1.选择题- (共5题)
A.游泳(yǒng) 绷直(bēng) 酷似(kù) 屏息敛声(píng) |
B.荻港(dí) 歼灭(qiān) 要塞(sài) 锐不可当 (dāng) |
C.气氛(fēn) 仲裁(zhòng) 悄然(qiǎo)惊讶不已(yà) |
D.颁发(bān) 翘首(qiào) 刹那(shà) 殚精竭虑(dàn) |
A.所有的观众都屏息敛声,关注着这个气质超群的孩子。 |
B.他自小家里贫困,全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
C.球场上他出色的球技令小球迷惊讶不已。 |
D.上课铃声响起,沉睡的同学才如梦初醒,睡眼惺忪。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
D.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 | B.①③⑤④② | C.③⑤①④② | D.④①③②⑤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⑴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裁?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古体诗(古风)
⑵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⑥。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岫:山洞。③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④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⑤葺:修建。⑥办:具备。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时:时候 |
B.蝉吟鹤唳 唳:鸟鸣叫 |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确实,的确 |
D.幸富菊花 富:多 |
A.素:既素重幽居/素湍绿潭 |
B.晓:晓雾将歇/因往晓之 |
C.于:于斯已办/相与步于中庭 |
D.之:梅溪之西/睨之久而不去 |
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小题4】乙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小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段落 | 主要事件 |
③④ | a |
⑤ |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
⑦⑧ | b |
【小题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小题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小题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⑴(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本报讯(记者 李锦辉)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18日,绵阳市2018年“邮政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知识竞赛决赛在游仙区会议中心举行。
比赛现场,晋级决赛的9支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竞赛内容涉及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等。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环节,9支代表队分获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其中,江油市代表队夺得第一名。
据了解,此次竞赛由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绵阳市游仙区分公司承办。活动旨在促进我市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单位加强网络安全队伍建设,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市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2018年9月19日《绵阳日报》,有删改)
请你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⑵(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的是一位美国记者于1936年进入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写成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人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位美国记者的名字是 。
②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英国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③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作文- (共1题)
要求:(1)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鲜明;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