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英国达人秀冠军保罗、台湾超级星光大道人气唱将林育群、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刘大成受邀组成草根界最给力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强势助阵江苏卫视龙年春晚,一曲《我的太阳》字正腔圆,火爆现场。 |
B.央视春晚的舞台效果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演员置身其中,艺术激情很容易瞬间被点燃。 |
C.熟知李渔的人都知道,李渔不但多才多艺,而且著作等身。 |
D.亚丁湾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索马里海盗丑恶行径。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征蓬”指飘飞的野草,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讲究押韵,一般第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来说,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全诗要求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
C.《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好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富春江美景时的独特感受,意在劝说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 |
D.《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青年时期出蜀漫游时写下的一首五律。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铁匠铺
李登建
① 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 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 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 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 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 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 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 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⑨ 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 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小题1】第③节中画线句“在 ‘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第
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联系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老铁匠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4】“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的丰富含义是什么?
李登建
① 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 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 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 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 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 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 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 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⑨ 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 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小题1】第③节中画线句“在 ‘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第

【小题3】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联系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老铁匠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4】“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的丰富含义是什么?
5.名著阅读- (共1题)
6.
(题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①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②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即使在那个时候,A的部下也不是土匪,”有一天,我们坐在一条清凉的溪流旁边几棵树下休息时,李对我说。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A,因此A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湖南人都传说他年轻时的许多英勇故事。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们说A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选段中的A是谁?说说A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斯诺对红色世界充满了好奇,并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
B.***给斯诺的初步印象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
C.斯诺午夜从北京登上了火车,到达郑州,换乘陇海路车,经过两天两夜的劳累到达了太原府,并拜访了杨虎城将军,之后又访问了邵力子主席。 |
D.国民党通过民团即白匪这一组织来对地方进行统治和镇压,红军姚战士带领斯诺到达安塞并护送他到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 |
“即使在那个时候,A的部下也不是土匪,”有一天,我们坐在一条清凉的溪流旁边几棵树下休息时,李对我说。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A,因此A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湖南人都传说他年轻时的许多英勇故事。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们说A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选段中的A是谁?说说A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