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42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的古镇,细雨婆娑,云雾缭绕,青砖瓦房与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B.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契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为了看日出,队员们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我市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水平。
B.季羡林的文章集毕生治学体会,自有过来的一番甘苦,诚恳而平实,细细品味能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
C.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它创立了同城速递新样本。
D.在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3.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主要作品有《背影》《匆匆》《春》等。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在汉语的表达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鸿雁”指代书信;“桑梓”指代国家,“丝竹”指代音乐。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shǔ____光 ②ruì____智 ③yà____苗助长

3.句子默写(共1题)

5.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③夕日欲颓,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⑤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全民阅读工程全面启动之后,许多公司单位建设千家阅读窗口,那景象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忘机:忘却俗念。
【小题1】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尾联中“寻范蠡”有何深意?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宪诛,永忠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永忠以功大得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激怒其众B.不物喜
C.醒能述文者D.征西副将军从汤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因为年纪轻轻就有远大的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平定了闽中各郡,擒杀了海盗邵宗愚,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C.廖永忠出其不意,攻打蜀人山寨大胜,然后与汤和分道并进,先攻打重庆,接着再攻打铜锣峡,太祖表彰了他的功绩。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拜征南副将军  寻:_________
其残暴斩之    数:_________
和至,乃受降  俟:_________
④永忠与相比: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主动“加戏”的这位司机、警察点赞!
①近日,两个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主动“加戏”的人在网络上得到许多点赞。
②一位是青岛128路公交车驾驶员韩明星。因为发现有不少外国人乘车,他闲暇时间自学英语。从今年6月,他开始用浑厚的嗓音和标准的英语进行双语报站,他用播音腔中英文报站的视频被乘客发到网上后,引来全国近20万网友点赞。
③一位是成都龙泉驿区民警。7岁女孩文文在马路边捡到5毛钱硬币,并把它交给了路上执勤的派出所民警,民警收下了孩子递过来的硬币,除了言语上的鼓励,还将5毛钱作为市民捡到的遗失物做了正常的登记备案。这位民警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得到许多公众好评。
④青岛韩明星“加戏”被点赞,是因为他在平凡岗位上主动作为,以更人性化的服务品质,让乘客感受到深入人心的温暖。像韩明星那样多花一份心思,把对乘客的尊重和善意融入工作、融入行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美德。
⑤成都民警“加戏”受好评,是因为他不满足于例行公事,而是多花一份心思、多用一份付出,让本职工作体现出最大的社会价值。像成都民警那样立足岗位工作珍惜每一次凡人善举,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能更加明亮。
⑥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既为医生,就得为治病救人而奔忙;既为教师,就得为传道授业解惑而坚守;既为记者,就得铁肩担道义……不同的岗位,总有与之相应的职业精神和操守。韩明星和成都民警的故事,让我们见证了公交司机的细心体贴、好客大方,见证了人民警察的扬善去恶、不弃微茫。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更高程度的尽职尽责。所谓“职业精神”,大抵就像他们这样:不止步于完成例行工作,多用一点心,为社会道义而坚守,为他人需要而奉献,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而贡献自己的努力。
⑦我们的四周,其实有很多类似的“鲜活价值观”。爱岗敬业、主动作为,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并非高不可攀。弘扬职业精神,坚守职业道德,也绝不只是道德楷模的“专利”。每一天,每个人,哪怕一点微小的额外付出,都可能别具价值。唤醒心中的道德律、敬业心、职业敬畏感,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有情怀的行动派,克服工作中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敷衍了事和应付心态,正是这些感人“加戏”案例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⑧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一个拥有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不妨接过那传递过来的职业精神接力棒,多“加一点戏”,多用一份心,让“最美”的光辉在自己的身上绽放。
【小题1】题目中的“加戏”如何理解?
【小题2】请概述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3】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说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⑤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

⑥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⑦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⑧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⑨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⑩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⑪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错说。

⑫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⑬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⑭父亲愣怔了一下。

⑮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众人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⑯“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挥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⑰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⑱小伟挨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⑲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小题1】梳理情节,简要概括文中“小伟”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听父亲要晚上去捉鱼,____________;
初次知道蛤蟆鱼能发光,他惊诧不已;
父亲以人比鱼,______________;
得知父亲每天关注自己的朋友圈,他觉得很温暖;
得到父亲的信任理解,______________。
【小题2】赏析第④自然段划线句子中“不安分”的表达效果。
【小题3】阅读全文,结合内容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小题4】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内涵。

7.名著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在《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是如何离开大人国的?
(2)行了一日,看看见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二龙山)。A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大胖和尚,脱得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跟头乘凉。那和尚见了A,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你是哪里来的?”A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同乡,问他一声。”A叫道:“你是哪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A道:“怎奈那和尚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挺起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对打。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选文中的A是 ;简要概括选文中“和尚”来到二龙山的主要原因?

8.作文(共1题)

11.
什么是仪式感?《小王子》里的狐狸曾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其实,仪式感就是用一些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动作或行为来表达某种特殊性;正式一点叫作仪式,日常一点的就叫作仪式感。
请以“仪式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