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42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30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默写杜甫《春望》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北之塞 惩(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 险(______)
(3)通豫南   指(______)
(4)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小题4】这篇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劝诫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颐和园
林徽因
①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一八六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③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那时西太后那拉氏专政,为自己做寿,竟挪用了海军造船费来修建,改名颐和园。
④颐和园规模宏大,布置错杂,我们可以分成后山、前山、东宫门、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来了解它的。
⑤第一部后山,是清漪园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苏州河。东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深郁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最好的地方。山下小河(或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摹仿江南风景,故称“苏州街”,河也名“苏州河”。正中北宫门入园后,有大石桥跨苏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后大庙”旧址,今称“须弥灵境”。这些地方,今天虽已剥落荒凉,但环境幽静,仍是颐和园最可爱的一部。东边“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园的风格,当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极为别致。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苏州河,岸上东有“买卖街”,俨如江南小镇(现已不存)。更西的长堤垂柳和六桥是仿杭州西湖六桥建设的。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个系统的造园手法。
⑥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和石舫。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是前山的重点。佛香阁是八角钻尖顶的多层建筑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点。这一组建筑的左右还有“转轮藏”和“五芳阁”等宗教建筑物。附属于前山部分的还有米山上几处别馆如“景福阁”,“画中游”等。沿湖的长廊和中线成丁字形;西边长廊尽头处,湖岸转北到小苏州河,傍岸处就是著名的“石舫”,名清宴舫。前山着重侈大、堂皇富丽,和清漪园时代重视江南山水的曲折大不相同;前山的安排,是“仙山蓬岛”的格式,略如北海琼华岛,建筑物倚山层层上去,成一中轴线,以高耸的建筑物为结束。湖岸有石栏和游廊。对面湖心有远岛,以桥相通,也如北海团城。只是岛和岸的距离甚大,通到岛上的十七孔和桥,不在中线,而由东堤伸出,成为远景。
⑦第三部是东宫门入口后的三大组主要建筑物:一是向东的仁寿殿,它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寿殿北边的德和园;内中有正殿、两廊和大戏台;三是乐寿堂;在德和园之西。这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堂前向南临水有石台石阶,可以由上此上下船。这些建筑拥挤繁复,像城内府第,堵塞了入口,向后山和湖岸的合理路线被建筑物阻挡割裂,今天游园的人,多不知有后山,进仁寿殿或德和园之后,更有迷惑在院落中的感觉,直到出了荣寿堂西门,到了长廊,才豁然开朗,见到前面湖山。这一部分的建筑物为全园布局上的最大弱点。
⑧第四部是南湖洲岛和西堤。岛有五处,最大的是月波楼一组,或称龙王庙,有长桥通东堤。其他小岛非船不能达。西堤由北而南成一弧线,分数段,上有六座桥。这些都是湖中的点缀,为北岸的远景。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 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小题2】请简要概括颐和园建筑的主要特点。
【小题3】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林徽因说,颐和园的精华在后山。有关部门请你撰写一则30字以内的广告词,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后山。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昆明的雨(节选)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小题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文章却花了很大笔墨写仙人掌、菌子、杨梅果等景物,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②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
(1)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2)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4.综合性学习(共2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于中,自然要② ;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uǒ(   )屑   情(   )于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
(4)解释下列词语。
颓唐:   大去之期:
6.
己亥年春节即将来临,八年级某班以“我喜爱的对联”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关于对联的调查统计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
是否关注过对联?
对联能否增加节日气氛?
贴对联是弘扬传统文化吗?
是否知道上下联怎么贴?
是174
能185
是164
是38
否26
否15
否36
否162
 
(2)一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看到门楼左边写着“一径竹阴云满地”,右边被花遮挡了,下面能与上联相配成一幅对联的是(   )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万树梅花月如水
C.四面荷香花伴柳
D.一城山色半城湖
(3)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倡议书片段,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A)它的出现不是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意义,而是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掌握对联的创作方法,(B)对于熏陶学生的优秀、培育学生的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②(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5.作文(共1题)

7.
以“他是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