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42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道(chēng) 息(zhì)  春寒料(qiào) 藏污纳(hòu)
B.依(bàng) 车(zhé)  金蝉脱(qiào) 惟妙惟(xiào)
C.刻(juān) 要(sài)  无消息(yǎo)  息敛声(píng)
D.留(zhì)  奔(sàng) 精竭虑(dān)  摩肩接(zhǒ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 倦怠 诚惶诚恐 任劳任怨
B.酷似 婆娑 颔手低眉 器宇轩昂
C.畸形 吹虚 和颜悦色 鹤立鸡群
D.曼延 摄取 濒临绝境 抑扬顿挫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汉阴”即指汉水南岸。
C.《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形式。
D.“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军士吏甲(_______)
(2)亚夫乃传言开门(_______)
(3)霸上(_______)
(4)其将可袭而虏也(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D.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小题4】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小题1】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4】作者有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那些人物?请举一例并阐述理由。
【小题5】对本文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对黄土高原景色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对高原的赞美是本文的重点。
B.“力争上游”、“笔直”点出白杨树的特质,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内在的精神美。
C.“单调”一词从正面为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铺垫,说明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
D.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贵族化楠木的憎恶之情。

4.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试验证明:___________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__________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出自《昆虫记》)
(2)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情景默写(共1题)

7.
默写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6)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其二)》)
(7)杜甫《春望》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面辽阔,天空高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1题)

8.
下面是一位同学获得市“三好”学生称号后发表的获奖感言,有几处不得体,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获得这个奖,是我的荣幸,更是老师的荣幸;获得这个奖是我的父母辛勤培育的结果,更是同学们帮助的结果;当然,这也是我自己才智过人的体现。在此,我当仁不让了。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对老师的工作鼎力相助,对同学们的学习悉心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为了响应 “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读书”为主题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根据以下新闻报道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2018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 为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风尚,重庆市教委在三峡广场举行2018年“全民阅读” 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央视《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是献给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阅读方式,有人喜欢传统阅读,有人喜欢上网阅读,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0.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刘晓丽因妈妈私自翻看自己的日记很生气,不想和妈妈说话,但冷静几天后,晓丽决定给妈妈写封信进行有效沟通,以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请你代刘晓丽给妈妈写封信,不少于500字。
(2)《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①名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词,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