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 诘问(jié) 追溯(sù) 蟾蜍(chánchú) |
B.洨河(jiāo) 丘壑(hè) 跋涉(bá) 绥靖(suíjìng) |
C.伛身(yǔ) 孕育(yùn) 遒劲(qiú) 蹒跚(pánshān) |
D.绮丽(qǐ) 殷红(yān) 藩篱(fān) 轩榭(xuānxiè)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敌人节节败退。 |
B.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
C.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
D.他触目伤怀(触碰到自己的眼睛,心里不高兴),自然情不能自已。 |
5.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类别) |
C.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列数字) |
D.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中表现诗人念亲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中表现诗人念亲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cháng):人名。④窭(jù):贫穷。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伯珍少孤贫(______) (2)学书无纸(______)
(3)山水暴出(______) (4)建武四年,卒(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小题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cháng):人名。④窭(jù):贫穷。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伯珍少孤贫(______) (2)学书无纸(______)
(3)山水暴出(______) (4)建武四年,卒(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小题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小题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题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小题4】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小题5】“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为什么?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小题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题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小题4】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小题5】“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为什么?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