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侵略(qīn) 琐屑(xuè) 坦荡如砥(dǐ) |
B.畸形(jī) 倔强(jiàng) 不折不挠(náo) |
C.濒临(bīng) 酒肆(sì) 屏息敛声(liǎn) |
D.映衬(chèn) 纤维(qiān) 藏污纳垢(gòu) |
2.
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
B.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
C.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扼制的同情,这些纯洁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D.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避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采菊东窝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陶洲明在超然心境下妙手偶得的佳句。 |
B.远远望去,灯会上那些能猫形状的灯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憨态可掬。 |
C.周末,我和同桌不畏严寒在陡峭的崖壁上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
D.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绩。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成都各界积极倡导文明出行,防止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件不再发生。 |
B.我们要学会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科成绩。 |
C.据初步统计,目前学校有近65%左右的同学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病。 |
D.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
5.
下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深入而全面的主观评价。 |
B.本书描绘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其中,***是斯诺笔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C.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书中除了有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还有苏区生活的大量照片。 |
D.《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生活。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默写古诗。
(1)补写名句。(任选两句)
①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③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请补写出李白《渡荆门送别》或杜甫《春望》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
(1)补写名句。(任选两句)
①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③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请补写出李白《渡荆门送别》或杜甫《春望》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诗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东马塍①
[宋]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地名。塍,田塍,田间的土埂子。
【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暗”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小题2】本诗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于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于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聚室而谋 室:家 |
B.杂然相许 许:赞同 |
C.寒暑易节 易:交易 |
D.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
A.以残年余力 不以疾也 |
B.其如土石何 必先苦其心志 |
C.虽我之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D.告知于帝 步于中庭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凭借你的力量,曾经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样呢? |
B.凭借你的力量,曾经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如果是太行、王屋(两座山)又怎样呢? |
C.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样呢? |
D.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如果是太行,王屋(两座山)又怎样呢? |
A.本文是篇脍炙人口的寓言。通过愚公成功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B.本文对人物的命名巧用对比。刻意将大智大勇、目光长远者命名为“愚公”,将思想顽固、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 |
C.本文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愚公之妻和智叟对如何放置土石提出的质疑是相同的。 |
D.本文故事情节波澜曲折。愚公提出的移山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智叟的强烈反对和无情嘲笑。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百丈山记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喷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胜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在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2)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小题3】选文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百丈山记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喷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胜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在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烛之 烛:照耀 |
B.台当山南缺 缺:缺口 |
C.日薄西山 薄:迫近 |
D.旦起下视 下:下面 |
(1)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2)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小题3】选文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情愁
①自从一个童年好友与我告别之后,我对故乡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
②在我们的家乡有烧三天纸的习俗,也就是把老人送进祖坟后,第三天再去坟上烧一次纸,才算把丧事了结。好友的父亲因病而逝他早有准备,他母亲的猝然离去却使他始料未及。出殡后,他只身一人在那土窑洞里住了两个晚上,父母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那破窑洞里闪来闪去,童年的往事一幕一幕从脑海里闪过。两个晚上的孤独揉碎了他对故乡的眷恋。
③第三天从坟上烧纸回来迫不及待就迈出了家门。他对我说,故乡可能就成了他生命中一个美丽的传说。他成了永远的游子。
④那天,我俩手捧酒杯,相对无语唯有泪两行。
⑤小时候,我无数次我背诵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始终不明白:诗仙你在忙什么?为什么不回家走一遭看一看呢?
⑥如今我明白了。故乡原来只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是一个甜蜜的伤痛,就像孩子们玩的肥皂泡沫,仰望是炫丽的,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伸手去触及。
⑦我比起好友要幸运的多,离故乡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且二老健在。然而我总要找许许多多的理由几个月才回一次。纵然回去也是来去匆匆。
⑧就在我送走好友的那个星期天,我回到了故乡。
⑨院子里,两位古稀的老人,面容慈祥,让我感到不安。当我告诉他们,我要在家住上一个晚上时,老人有些惊喜和诧异。随即,他们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迈着颤巍巍的脚步,忙活开了,又是凉被辱,又是打扫房间,又到地里摘菜……
⑩小时候他们为我做的一切,我以为那全是应该的。如今我人到中年,老人依然这样对我,我能承受的了吗?晚上我和母亲一直聊到两点多钟,她似乎睡意全无。
⑪第二天,我独自沿着村边漫无目的转悠了一圈,又在老街走了走。老街的房屋倒的倒塌的塌,儿时常常惦记的那些鹊窝、树桩已经不知去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与我打招呼的人少的可怜,更多的是用一种陌生的眼光在打量我。村里的长辈大都已经老去,同辈都在忙于生计,晚辈却不知我从何处来。我在拣拾着童年的记忆,站在村中央最高处,泪眼朦胧地注视着这片土地,目送着即将逝去的“家”。
⑫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人离去是迟早的事。屋与家是两个概念,有屋没有亲人那就不是家了。但是,老房我是不会处理,哪怕塌成一片废墟,也要让生我养我的那个小院,永远留存亲人的音容与童年的故事,直到我生命的终点。
⑬“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百年来,故乡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追寻。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给故乡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故乡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有人说,故乡是堙埋亲人的地方。也有人说,故乡是留下童年足迹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故乡既有童年的记忆,又有亲人牵挂,而且能给我心灵的滋养。
⑭我回到小院,二老见我的心情不好,忙加追问。我只想哭,只想号啕大哭。这时,我忽然记起那位好友的提醒,要趁老人健在,常回家看看,莫等人去屋空,虽近在咫尺,也只能枕着月光,默念古诗以泪洗面。
【小题1】文章以“故乡情愁”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小题2】原文有一句话单独成段:“我愧疚,我伤感,我自责”,联系上下文看,它可以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并说明理由。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小题4】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故乡情愁
①自从一个童年好友与我告别之后,我对故乡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
②在我们的家乡有烧三天纸的习俗,也就是把老人送进祖坟后,第三天再去坟上烧一次纸,才算把丧事了结。好友的父亲因病而逝他早有准备,他母亲的猝然离去却使他始料未及。出殡后,他只身一人在那土窑洞里住了两个晚上,父母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那破窑洞里闪来闪去,童年的往事一幕一幕从脑海里闪过。两个晚上的孤独揉碎了他对故乡的眷恋。
③第三天从坟上烧纸回来迫不及待就迈出了家门。他对我说,故乡可能就成了他生命中一个美丽的传说。他成了永远的游子。
④那天,我俩手捧酒杯,相对无语唯有泪两行。
⑤小时候,我无数次我背诵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始终不明白:诗仙你在忙什么?为什么不回家走一遭看一看呢?
⑥如今我明白了。故乡原来只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是一个甜蜜的伤痛,就像孩子们玩的肥皂泡沫,仰望是炫丽的,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伸手去触及。
⑦我比起好友要幸运的多,离故乡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且二老健在。然而我总要找许许多多的理由几个月才回一次。纵然回去也是来去匆匆。
⑧就在我送走好友的那个星期天,我回到了故乡。
⑨院子里,两位古稀的老人,面容慈祥,让我感到不安。当我告诉他们,我要在家住上一个晚上时,老人有些惊喜和诧异。随即,他们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迈着颤巍巍的脚步,忙活开了,又是凉被辱,又是打扫房间,又到地里摘菜……
⑩小时候他们为我做的一切,我以为那全是应该的。如今我人到中年,老人依然这样对我,我能承受的了吗?晚上我和母亲一直聊到两点多钟,她似乎睡意全无。
⑪第二天,我独自沿着村边漫无目的转悠了一圈,又在老街走了走。老街的房屋倒的倒塌的塌,儿时常常惦记的那些鹊窝、树桩已经不知去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与我打招呼的人少的可怜,更多的是用一种陌生的眼光在打量我。村里的长辈大都已经老去,同辈都在忙于生计,晚辈却不知我从何处来。我在拣拾着童年的记忆,站在村中央最高处,泪眼朦胧地注视着这片土地,目送着即将逝去的“家”。
⑫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人离去是迟早的事。屋与家是两个概念,有屋没有亲人那就不是家了。但是,老房我是不会处理,哪怕塌成一片废墟,也要让生我养我的那个小院,永远留存亲人的音容与童年的故事,直到我生命的终点。
⑬“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百年来,故乡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追寻。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给故乡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故乡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有人说,故乡是堙埋亲人的地方。也有人说,故乡是留下童年足迹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故乡既有童年的记忆,又有亲人牵挂,而且能给我心灵的滋养。
⑭我回到小院,二老见我的心情不好,忙加追问。我只想哭,只想号啕大哭。这时,我忽然记起那位好友的提醒,要趁老人健在,常回家看看,莫等人去屋空,虽近在咫尺,也只能枕着月光,默念古诗以泪洗面。
【小题1】文章以“故乡情愁”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小题2】原文有一句话单独成段:“我愧疚,我伤感,我自责”,联系上下文看,它可以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并说明理由。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小题4】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小题1】本文围绕“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题2】文章第②段引用著名学者安子介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3】“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地想象和联想,说说“泪”这个汉字是如何以形表意的。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小题1】本文围绕“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小题2】文章第②段引用著名学者安子介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3】“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地想象和联想,说说“泪”这个汉字是如何以形表意的。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2.
广告在商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商业广告的三个特点。
中国商业广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商业广告,《晏子春秋》中有“犹悬牛首于门,而买马肉于内也”,可知那时候的牛肉店,会在店门挂一个牛头作为广告,这就是最早的实物广告。我国古代商业广告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广告形式。有以“吆喝”为形式的口头广告,有以图案为形式的招揽广告,还有牌匾广告、对联广告、名人广告等。除此之外,在商业广告发展过程中,广告还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使广告内容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2)请根据具体语境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吆喝向来是商贩吸引顾客的手段,吆喝原本发端于生活的无奈,却传递着老百姓的热情乐观;吆喝本出自于生活的困窘, 。小小的吆喝,手法多样,贴切生动。它常常引用诗文,平实中透着儒雅;巧用对偶, 。那渐行渐远的市井吆喝,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
(3)从下列选择一个对象,拟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A.武侯鞋城 B.武侯祠 C.武侯大道
(1)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商业广告的三个特点。
中国商业广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商业广告,《晏子春秋》中有“犹悬牛首于门,而买马肉于内也”,可知那时候的牛肉店,会在店门挂一个牛头作为广告,这就是最早的实物广告。我国古代商业广告在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广告形式。有以“吆喝”为形式的口头广告,有以图案为形式的招揽广告,还有牌匾广告、对联广告、名人广告等。除此之外,在商业广告发展过程中,广告还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使广告内容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2)请根据具体语境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吆喝向来是商贩吸引顾客的手段,吆喝原本发端于生活的无奈,却传递着老百姓的热情乐观;吆喝本出自于生活的困窘, 。小小的吆喝,手法多样,贴切生动。它常常引用诗文,平实中透着儒雅;巧用对偶, 。那渐行渐远的市井吆喝,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
(3)从下列选择一个对象,拟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A.武侯鞋城 B.武侯祠 C.武侯大道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