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体补助水平;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进一步保持经济向好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上述材料表明2010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4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10分)
(1)上述材料表明2010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4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10分)
2.
新年伊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2)《规划》实施后,青岛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青岛市政府应运用哪些宏观调控手段推进《规划》的实施?(6分)
《规划》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全省科学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坚持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2)《规划》实施后,青岛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青岛市政府应运用哪些宏观调控手段推进《规划》的实施?(6分)
2.判断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6题)
5.
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C.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
D.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也实现快速增长。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而2010年突破了6万亿元。这说明
A.我国出现了较大的财政盈余 |
B.合理的分配政策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根本原因 |
C.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
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7.
表2是为某市政府制定的自来水价格
该价格的制定
① 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② 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③ 表明价格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 ④ 有助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① 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② 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③ 表明价格形成应以政府定价为主 ④ 有助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实行零关税政策。这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中国之所以积极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是因为
A.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B.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C.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D.是为了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10.
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A.一国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 |
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
C.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
4.选择题- (共9题)
12.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的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13.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的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16.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17.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