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坍塌(tān) 筵席 矫揉造作(jǎo) 腐草为萤 |
B.娉婷(píng) 愧赧 不省人事(xǐng) 断章取意 |
C.摇曳(yè) 嘶哑 郑重其事(zhèn) 前扑后继 |
D.恣睢(zī) 妖娆 面面厮觑(qù) 自曝自弃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B.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完全荡然无存。 |
C.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盛放我们事业的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
D.父亲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
A.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篇文章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非常渺茫。 |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
C.我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我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
D.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
①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③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④物候现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⑤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A.②⑤①④③ | B.⑤③①②④ | C.④②①③⑤ | D.②④⑤①③ |
A.原句: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回唱什么都不犯忌讳。 改句:那么唱什么都是可以的。 |
B.原句:我插的秧苗歪歪斜斜,像一个醉汉,哪比得上伯父插的秧苗呢? 改句:肯定比不上伯父插的秧苗。 |
C.原句:到一周岁生日,还打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包铜键金长命锁,金光闪闪,差一点把何满子勒断了气。 改句:何满子差一点被勒断了气。 |
D.原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竞是怎么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
2.诗歌鉴赏- (共1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①。倚东风,豪兴徜样。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②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 塘:池塘。 ②飏(yáng):飞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所写之景,显然是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个印象。 |
B.上片“倚东风,豪兴徜徉”,描写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信步闲游,欣赏着春天的风光,游兴正浓。 |
C.下片“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 |
D.下片“正莺儿啼,燕几舞,蝶儿忙”的意思是:正是莺儿的啼鸣,所以引来了燕,蝶儿匆忙。 |
A.全词写景状物,围绕作者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
B.全词下笔轻灵,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
C.全词以白描的手法,典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风景。 |
D.词人根据乘兴徜徉所见的不同景物,组成上下两片各具相对独立的两幅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C.而/乐亦无穷也 |
D.已而/夕阳在山 |
(1)伛偻提携 (_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1)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假一天,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袄上。
(2)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桌子上,两个孩子在椅子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子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乌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3)吃饭的时侯,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4)饭后爸爸同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国去了。两个孩于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5)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挥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6)“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7)“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音非常沉重迟缓。
(8)“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9)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鸣鸣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于,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10)“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11)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于露出肥短的胳臂,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12)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13)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味儿,沾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少麻省三五五地吵间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14)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支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唱歌,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到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奥味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15)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16)“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17)母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提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18)“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一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住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19)“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题1】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简要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小题2】文中第(13)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小哥俩是什么样的人?
【小题4】文章叙述了小哥儿俩富有童真童趣的生活故事,你能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哪些情感态度?
5.情景默写- (共1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5) 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共沾巾。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名人有许多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中国从古到今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
你所在的学校将要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开场白中必须包含一句大家所熟悉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诗词名句。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