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
B.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跳下,再抱起橘子走。 |
C.他(老王)一手拿着布,一手捏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D.“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借来了!” |
A.寒噤(jìn) 尴尬(gǎ) 烦躁(cào) 销声匿迹(nì) |
B.褶皱(zhě) 仄歪(zè) 河堤(tī) 锐不可当(dàng) |
C.追溯(sù) 拂晓(fú) 渴慕(mù) 颤巍巍(chàn) |
D.绮丽(qǐ) 匀称(chèng) 两栖(xī) 练习簿(bó) |
A.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
B.学校狠抓后勤管理,防止学生校园食品中毒事件不再发生。 |
C.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的皇家园林。 |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钢笔、手机等其他证件。 |
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②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③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A.⑤③②④① | B.③②④①⑤ |
C.⑤②③①④ | D.②⑤①④③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6)雨季来临,镇康县有关部门开展“老树进城”的植树活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树”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 , 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3.诗歌鉴赏- (共1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小题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3】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小题4】文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什么人?2分
【小题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②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③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④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⑤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⑥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⑦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节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小题1】选文以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运用了描写等表达方式;画线句“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小题2】选文第③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内景,所用的说明顺序是哪一种?用了哪些方位词?
【小题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小题4】反复阅读选文,说说太和殿和保和殿的主要用途。
有家无长
高由
(1)请问你的家长是……?
(2)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3)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4)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5)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6)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7)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8)……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9)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10)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11)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定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千年。
(12)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13)一家之中,谁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14)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15)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16)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17)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18)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小题1】联系选文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小题2】从选文看,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
【小题3】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小题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把“一家之长”比作“猪”?
【小题5】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该做些什么?请结合实际回答。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2)请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0字左右)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