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转过这条蓬蒿(hāo)丛生的山路,一道飞瀑直流而下,一泄千里。 |
B.学习二字,从我们呱呱(ɡū)坠地到成为社会的中流抵柱,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 |
C.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lǐn)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
D.作为追梦人,奋斗之路上的每一次花开,都有一份通霄达旦的守候;撑开的每一片蓝天,也都有一抹拨开阴霾的绯(fēi)红。 |
A.电视问政直播,问出了不作为下芒刺在背的责任心,也问出了面红耳赤的羞耻心。 |
B.失去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便是一片失去阳光的花海,很快就会无精打采,干枯朽败。 |
C.改革开放40周年,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我们共同见证了临淄发展的辉煌历程。 |
D.认清自己的不足,同时诲人不倦地求学,终有一天,你会攀上人生的顶峰。 |
A.放眼望去,龙门峡雄浑开阔,气势恢宏;巴雾峡朦胧奇幻,如诗如画;滴翠峡林深树密,秀色撩人。 |
B.“新科幻,出东方,”中国科幻是迅速复兴的古老文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它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和广阔未来。 |
C.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 |
D.在“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展示会”上,《周恩来最后600天》等被推荐展示的作品亮相。 |
A.语言是流动的历史,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共同语加强了我们的集体认同,促进了我们的文化创造力。 |
B.在改革开放春风里洋溢的“希望之光”里,为这片土地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
C.美好生活不是温室里的生活,不是真空里的生活,风风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 |
D.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 |
A.王老师,您快请进,家父已经恭候多时了。 |
B.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良久,听闻先生您学识渊博,所以今日我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
C.你的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遣词丰富,不过还需要我来为你斧正一下句法上的小问题。 |
D.您平时这么爱读书,这次“读书先进个人”的评选,您一定会忝列其中。 |
A.《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孔乙己》以“小伙计”为叙述视角,别具匠心,在含蓄平淡的叙述口吻下,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
B.《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法国诗人济慈,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 |
C.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沉淀的中华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世界罕有的名著。 |
D.《曹刿论战》选自于《左传》,《左传》属“春秋三传”之一,善于运用曲直兼施、严谨有致的笔法,如实地描写春秋历史舞台上诸国之间夺权争霸、相互兼并的社会场景。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出于《诗经·秦风》,是《关雎》的姊妹篇,表达主题和复沓的章法很相似。 |
B.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
C.这首诗在描写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练而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的、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
D.这首诗直接诉说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其情致绵远悠长,言辞之中充满着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惆怅和伤感之意。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②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④。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⑤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⑥,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⑦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⑧,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⑨,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
(注)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张文节:北宋大臣。 阙下:此指朝廷。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燕饮:聚饮行乐。⑤昆弟:兄弟。⑥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⑦执政:主管事务的人。⑧质野:质朴无华。⑨事:侍奉。体:规矩。【小题1】请用两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许臣寮择胜燕饮 _______________②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____________
③除晏殊 _____________ ④卒至大用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余将告于莅事者 | B.上极爱其不隐 / 其如土石何? |
C.及为馆职 / 梅花为寒所勒 | D.上面谕除授之意 / 若毒之乎? |
A.当晏殊拿到测试自己的题目之后,发现已在十天前做过了,就请求皇帝重新换一个。 |
B.当别的臣僚都在聚饮行乐的时候,晏殊却因为家贫而无法参加宴饮,就闭门和兄弟们一起读书。 |
C.执政大臣们不明白为何让晏殊做东宫官,皇帝告诉他们,主要是因为晏殊为人做事非常诚实,所以才让他担此重任。 |
D.晏殊诚实无欺,明白侍奉君主的规矩道理,皇帝对他关怀有加,委以重任。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B.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母亲的花布袋 苏颉
①在我家柜子里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个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
②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这个是用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了又改,改了又穿的花衣服缝制的;那件是用哥哥弟弟们敬畏的钟馗捉鬼挂画改做的;还有父亲的打着补丁凡立丁裤子缝制的;甚至还有装化肥的蛇皮袋等,加上母亲密密匝匝地粗针麻线,小时候的影像一幕幕就在眼前浮现。
③其实,在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后,因为村民不再种植棉花,这种专门为收摘棉花而缝制的工具似乎早就应该束之高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精明能干、素以节俭著称的婆姨见缝插针,开动脑筋,让其能在上树采摘果子、下地挖菜时用处更加实用,并争相效仿。雨后的巷口村头,你经常能够看到婶婶、大妈们一个笸箩,一把“王麻子”剪刀,飞针走线制作“花布袋”:将一块布对折,两边缝合,四周加沿,上面留口,沿边角缀上两根长带子,足以绕腰一周系上,腾出两手来采摘作物;或者两根带子扎上跨在肩上运送农作物的简单用具,一两个小时就会在说说笑笑中轻松完工,在一片称赞声麻溜纯手工开赶制另一个,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④在小城,这个灰头土脸的“潘多拉”在一开始出现时一度颇为尴尬:在“十指不沾阳春水”(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养尊处优)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可是,一旦品尝过初春的小蒜、白蒿、槐花、桐花、荠荠菜;品味过炎夏的杏子、桃子、李子、樱桃果;享受过金秋雪梨、石榴、玉米、红枣苹果;分享过隆冬的核桃、大葱、小米、红豆、大萝卜;更不要说土鲜蛋,自家种植、压榨的葵花油、芝麻、绿豆等绿色食品了,一个个朋友对此都是盛赞不已、熟悉不过。
⑤在这条爱心食物链上,受惠的是我,受累的是弟。经常奔走在城乡两点一线上的他,总要早早起床赶来我家,配送老妈备好的物件。不凑巧遭遇到我家无人,就将拎着大包小袋东西寄存在门卫;有时候赶时间还要带着大包小件的去上班,搞得整天跟个小商小贩差不多。我决定要和母亲摊牌,口气极尽温和、诚恳、婉转,企图劝阻母亲在这个商品泛滥的年代改变思想,不要再惦记给我们带食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卖的东西让孩子吃,我不放心!只要吃了好,管他别人怎么想!”“嫌多,吃不了可以送邻居,送同事!”母亲说着话又去地里挖菜去了,头也不回。
⑥花布袋,在母亲的坚持下,和琳琅满目的包装同在,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乡之间,带来的美味在舌尖上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和记忆。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发现它也可以有些新的去处: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归程里越来越多的大鱼、大肉、猪大排、小笼包、上海点心、潮式老婆饼、叫花鸡、香酥鸭、药品、衣物和年货等,一度也和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留恋。
⑦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路过门岗,知道可能不再有大爷喊我取东西的声音,径直而入,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弟媳:“四姐,知道你喜欢吃人菡,我特地在地里采摘了一些,很新鲜的,记得去取啊!”,我回头一看,大爷正高喊着我的名字,大老远就能看见那灰白而温馨的身影。
⑧母亲不能自理了,意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花布袋”也就停滞了脚步,不再往来与城乡之间,中断了母女之间这条绿色的运输线。偶尔整理衣物,从柜子角掉出来的一个“花布袋”,让我眼含热泪,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
【小题1】阅读全文,说一说“我”对花布袋的情感变化。⑴小时候,“花布袋”是母亲的传家宝,“它”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
⑵在小城,__________________
⑶习惯了“它”的存在,____________
⑷母亲不能自理了,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⑴在“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
⑵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
【小题3】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一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小题4】分析题目“母亲的花布袋”的含义和作用。
【小题5】结合情感主旨,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这句话的理解。
不必“马到成功” 马亚伟
①说到成功,最吉祥的一句话是“马到成功”,意思是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②马到成功,固然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画家去拜访绘画大师门采儿,他问:“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时间,而卖一幅画却要整整一年?”门采儿对青年画家说:“你不妨把时间倒过来,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说不定一天就能卖掉它。”
③做任何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积蓄和磨砺,才能成功。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勒默,是一个极为低产的诗人,一生仅发表诗歌163首。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年仅写两三首诗。他早在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了右半身瘫痪,但仍坚持纯诗写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是: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新途径。
④成功,真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开花一样,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漫长的时间积蓄,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来。
⑤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让多少人把出名和成功当成速成的游戏。才女的天分一般人望尘莫及,我们一般人只能埋下头来,默默积蓄力量,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⑥见过很多人,少年得志,便飘飘然以为自己就要成名成家了。于是,一个个“伤仲永”的故事不断上演。“泯然众人”,是最终的结局。倘若不是急于求成,认认真真做事,一步一个台阶,成功便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开头提到的青年画家,如果他能够用一年的时间,揣摩技艺,虚心求师,潜心画一幅画,成功必定会在前方守候。
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历这三种境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时光的淘沥,在实践中反复体味,在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积累经验,磨炼品质,才有可能敲开成功的大门。任何事业学问,都如同风景万千的密林,初入觉得 A ,深入其中感到 B ,完全了解后才 C 。
⑧“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漫长过程中,艰辛的付出,是必须要经历的。没有这样漫长的过程,即使一夜成名,也会流星一样迅速陨灭。
⑨不必“马到成功”,慢慢成功,成功才禁得起考验。别着急,慢慢来,成功就在前方的路上等你。
【小题1】下面的观点,不适合做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马到成功,固然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也暴露出人们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
B.做任何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积蓄和磨砺,才能成功。 |
C.成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埋下头来,默默积蓄力量,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
D.不必“马到成功”,慢慢成功,成功才禁得起考验。 |
【小题3】仔细阅读第⑦段,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A、B、C三处的横线上。
豁然开朗 扑朔迷离 奥妙无穷
任何事业学问,都如同风景万千的密林,初入觉得A:____,深入其中感到_____,完全了解后才C:_____。
【小题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4.情景默写- (共1题)
①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③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④在古代,那轮天边的明月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诗情。李白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寄一轮明月来表达相思之意:“________,_______。”杜甫在空旷的原野旅夜行舟,对着一轮明月,描绘出一幅长江雄壮的星月景象:“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班里要举行“感知二十四节气”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⑴(诗词感知)下列诗句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A.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惊蛰 |
B.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处暑 |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分 |
D.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小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谚语感知)请你仿照示例,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谚语背后的劳动场景。
示例: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场景描述: 春雷阵阵,蛰伏的昆虫动物在睡梦中惊醒,万物萌动的原野里,春耕的农夫荷锄戴笠,开启了一年的劳碌时光。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场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