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奇怪的蚂蚁,名叫切叶蚁,它们以树叶为生,但并不会直接吃叶片,而是将树叶切成无数个小片带回蚁穴,用于种植蘑菇。
繁殖季节到来,新蚁后爬出巢穴,与其它群落的雄蚁进行“婚飞”仪式,完成交配,然后雄蚁死亡。婚飞时蚁后已将娘家的菌种藏在自己口中的凹陷处,用于开辟新的蘑菇园地。
受精的蚁后将会寻找新的巢穴,找到合适的巢穴后,开始产卵,一次产卵几十粒,一天就能产几百个卵。切叶蚁的卵是乳白色的、不规则的椭圆形,几天后会变成粉色,逐渐变为半透明的蠕虫状,为幼虫期。幼虫无法自行进食,需要工蚁采取巢穴中蘑菇进行喂养:幼虫蜕皮成蛹,蛹的初期为乳白色,渐渐变为暗褐色。蛹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包括蚁后、工蚁和兵蚁,其中蚁后的体形最大。成虫主要吸食被它们切碎的叶片中流出的汁液。
成虫中的工蚁承担切碎叶片的工作,并运回巢穴,再由更小的工蚁咀嚼成菌床。“菌种”在菌床中萌发,白色的菌丝在绿色的碎叶子上弥散开来。辛勤的工蚁们需要随时对这些菌丝进行修剪,以防止菌丝过度繁殖,消耗掉巢穴内的大量氧气,引起幼蚁窒息,为种群带来灾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切叶蚁的生殖方式是_____,其发育方式为_________。
(2)下列与切叶蚁发育方式相同的昆虫是(______)
(3)与切叶蚁的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不经过______期,属于_____发育。
(4)文中所说的“菌种”是指_________;切叶蚁培育的菌丝深入到由树叶构成的“菌床”中,吸收其中______,通过______作用为菌丝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产生的物质会回到无机环境中,为植物提供营养,故切叶蚁培育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作用。
繁殖季节到来,新蚁后爬出巢穴,与其它群落的雄蚁进行“婚飞”仪式,完成交配,然后雄蚁死亡。婚飞时蚁后已将娘家的菌种藏在自己口中的凹陷处,用于开辟新的蘑菇园地。
受精的蚁后将会寻找新的巢穴,找到合适的巢穴后,开始产卵,一次产卵几十粒,一天就能产几百个卵。切叶蚁的卵是乳白色的、不规则的椭圆形,几天后会变成粉色,逐渐变为半透明的蠕虫状,为幼虫期。幼虫无法自行进食,需要工蚁采取巢穴中蘑菇进行喂养:幼虫蜕皮成蛹,蛹的初期为乳白色,渐渐变为暗褐色。蛹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包括蚁后、工蚁和兵蚁,其中蚁后的体形最大。成虫主要吸食被它们切碎的叶片中流出的汁液。
成虫中的工蚁承担切碎叶片的工作,并运回巢穴,再由更小的工蚁咀嚼成菌床。“菌种”在菌床中萌发,白色的菌丝在绿色的碎叶子上弥散开来。辛勤的工蚁们需要随时对这些菌丝进行修剪,以防止菌丝过度繁殖,消耗掉巢穴内的大量氧气,引起幼蚁窒息,为种群带来灾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切叶蚁的生殖方式是_____,其发育方式为_________。
(2)下列与切叶蚁发育方式相同的昆虫是(______)
A.蟋蟀 | B.螳螂 | C.蟑螂 | D.蜜蜂 |
(4)文中所说的“菌种”是指_________;切叶蚁培育的菌丝深入到由树叶构成的“菌床”中,吸收其中______,通过______作用为菌丝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产生的物质会回到无机环境中,为植物提供营养,故切叶蚁培育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作用。
2.
北京地区的燕子主要有两类:一类雨燕目雨燕科的鸟类,包括北京雨燕、白腰雨燕等;另一类是雀形目燕科的鸟类,包括家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雨燕。
古老的北京城是北京雨燕重要的繁殖基地,它们的巢一般距离地面高度8米-20米,结构比较简单,多为碟状。雨燕是在飞行途中收集巢材,然后用唾液将这些巢材黏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雨燕捕食、求偶、交配等很多行为也在飞行中完成的。
据统计北京雨燕每窝产卵2-4枚,多为2-3枚。雨燕的卵呈长圆形,纯白色,没有斑点。雌鸟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1-23天,雨燕鸟卵的孵化率一般在75%以上;幼鸟需亲鸟喂养,一对20日龄的雏鸟一天要吃3675只昆虫:大约30天羽毛长成像成鸟后,能熟练飞行。
近20年以来。北京城区的雨燕数量明显减少,根本原因是适宜雨燕的繁殖场所日趋减少。此外,为了保护古建筑物,人们常常在这些建筑的外面加盖一层致密的防护网,使雨燕的繁殖雪上加霜。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对雨燕“居所”及生存环境的保护,为其提供充足的繁殖巢址,对北京雨燕的生存至关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雨燕是一个物种,它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________、雨燕目、雨燕科。北京雨燕与_________(金腰燕/白腰雨燕)的亲缘关系最近。
(2)与爬行动物一样,北京雨燕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卵外有坚硬的__________,发育时可以摆脱水的限制;另外_______和______可为鸟卵的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鸟卵中的________可发育成雏鸟,需要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
(3)与爬行动物相比,北京雨燕鸟卵的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较高,其原因是亲鸟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会进行_______、________等繁殖行为,给予后代良好的保护。
(4)既要保护古建筑,又要保护北京雨燕,请你给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老的北京城是北京雨燕重要的繁殖基地,它们的巢一般距离地面高度8米-20米,结构比较简单,多为碟状。雨燕是在飞行途中收集巢材,然后用唾液将这些巢材黏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雨燕捕食、求偶、交配等很多行为也在飞行中完成的。
据统计北京雨燕每窝产卵2-4枚,多为2-3枚。雨燕的卵呈长圆形,纯白色,没有斑点。雌鸟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1-23天,雨燕鸟卵的孵化率一般在75%以上;幼鸟需亲鸟喂养,一对20日龄的雏鸟一天要吃3675只昆虫:大约30天羽毛长成像成鸟后,能熟练飞行。
近20年以来。北京城区的雨燕数量明显减少,根本原因是适宜雨燕的繁殖场所日趋减少。此外,为了保护古建筑物,人们常常在这些建筑的外面加盖一层致密的防护网,使雨燕的繁殖雪上加霜。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对雨燕“居所”及生存环境的保护,为其提供充足的繁殖巢址,对北京雨燕的生存至关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雨燕是一个物种,它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________、雨燕目、雨燕科。北京雨燕与_________(金腰燕/白腰雨燕)的亲缘关系最近。
(2)与爬行动物一样,北京雨燕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卵外有坚硬的__________,发育时可以摆脱水的限制;另外_______和______可为鸟卵的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鸟卵中的________可发育成雏鸟,需要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
(3)与爬行动物相比,北京雨燕鸟卵的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较高,其原因是亲鸟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会进行_______、________等繁殖行为,给予后代良好的保护。
(4)既要保护古建筑,又要保护北京雨燕,请你给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圣女果又称樱桃蕃茄,其果皮有红、黄两种颜色。如图是关于圣女果果皮颜色的两个实验及其结果:

请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圣女果的红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_。根据实验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圣女果果皮的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果皮颜色的一对基因用E、e表示,实验二中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从理论上推算,纯种红果的比例是______。

请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圣女果的红色和黄色是一对_______。根据实验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圣女果果皮的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果皮颜色的一对基因用E、e表示,实验二中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从理论上推算,纯种红果的比例是______。
2.单选题- (共30题)
6.
如图(狗、猫、虎、狮等动物的分类图解)回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猫与狗的亲缘关系最近 |
B.目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
C.猫与狮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 |
D.虎与狮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 |
8.
大熊猫曾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栖息地迅速减少,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下列解决的办法最理想的是( )
A.将大熊猫全部捕抓,运往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放生 |
B.将野生大熊猫捕捉笼养,由人类提供食物 |
C.将野生大熊猫作为礼物送给 世界各国的动物园 |
D.建立大熊猫保护区,尽量恢复保护区内的自然生态 |
11.
下列关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有性生殖的原理 |
B.植物的组织培养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新个体可以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
D.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期内繁殖大量的新个体 |
1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
B.青蛙的发育经历蝌蚪、幼蛙、成蛙三个时期 |
C.青蛙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
D.青蛙的卵细胞与精子是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 |
17.
小晨晨在煮鸡蛋时,发现随着水温的升高,有许多气泡从鸡蛋里冒出,这一现象说明( )
A.该蛋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 |
B.该蛋新鲜,内部在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 |
C.该蛋已受精,可能发育成雏鸡 |
D.该蛋已坏死,卵壳和壳膜失去了保护作用 |
23.
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本地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基因发生变化 |
B.哈密瓜的甜度不能遗传 |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
D.哈密瓜甜度的变化是由环境引起的 |
28.
李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测定出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那么你推断玉米卵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0条、20条、20条 | B.10条、10条、20条 |
C.10条、10条、10条 | D.5对、5对、10对 |
31.
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性状
B. 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
C. 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D.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A. 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性状
B. 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
C. 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D.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32.
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 |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
C.相对性状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 ![]() |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
3.选择题- (共2题)
35.
某同学从《植物志》上检索到白菜、萝卜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的十字花科。你认为它们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 | B.种子外面有果皮 |
C.营养方式为自养 | D.有根、茎、叶的分化 |
4.- (共1题)
36.
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示,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D控制长翅,基因d控制残翅。

(1)从图中可以看出,雌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为_______对,DNA分子有______个。
(2)果蝇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用染色体编号表示)。
(3)若图中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
(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纯合长翅果蝇幼虫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以下生物学实验:
将长翅果蝇幼虫培养在正常温度为25℃的环境中,经过12天时间发育为长翅成虫果蝇;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请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本实验中残翅果蝇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

(1)从图中可以看出,雌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为_______对,DNA分子有______个。
(2)果蝇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用染色体编号表示)。
(3)若图中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
(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纯合长翅果蝇幼虫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以下生物学实验:
将长翅果蝇幼虫培养在正常温度为25℃的环境中,经过12天时间发育为长翅成虫果蝇;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请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本实验中残翅果蝇形成的原因,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2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