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3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襄陵(xiāng líng)  素(tuān)  飞(sù) 绝(yǎn)
B.芳草萋萋(qī) 月(xī)    沿(shù) 引(zhǔ)
C.轩邈(xuān miǎo)   天(lì)    藻(xìng) 碧(piǎo)
D.急(tuān) 横(kē)    然(yàn) 经(lún)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B.有些打扮落伍的人站在这一群光鲜亮丽的人群之间,如同鹤立鸡群。
C.听了这话,他表面上还是正襟危坐,心里却翻来覆去不是滋味。
D.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可是最近却忽然杳无消息了,对于他的隐退,大家都感到很失落。
3.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
4.
(题文)下列字体中属于汉隶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水陵(升到高处) 引凄异(连接)
B.不见月(月光)     势竞上(凭借)
C.鸢飞天(至、到达) 蝉则千不穷(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急湍箭(超过)
7.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负势竞 ②横柯
B.①一许里 ②猿则叫无绝
C.①春冬时 ②山川
D.①三峡七百中   ②非亭午夜分

2.诗歌鉴赏(共1题)

8.
古诗文鉴赏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小题1】画横线的句子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四字短语)的美丽画面。
【小题2】下列各选项中对《天净沙·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名,“春”是题目。
B.前三句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分别写近景、远景和院中景。
C.“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飞红”指落花。
D.这首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
【小题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三.(2017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  ②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③不及返顾 顾: __________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小题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10.
现代文阅读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支援过……到了一九二O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被译为《____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作品。
②文中的“我”是谁?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的是(_____)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的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中国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竞赛,请你参加。
④《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
A.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红军在井冈山会师
⑤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这个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这部书中这个英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简洁的语言任写出两个故事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⑧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⑨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⑩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⑪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⑫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 选自《读者》2017年5月第10期,有删节)
【小题1】作者读古诗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事。
“我”读诗的阶段
“我”读诗达到的程度
背第一首诗和词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有画面感
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完全理解
对父亲的观点提出质疑
  ③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④段中,“我”说爸爸“离谱”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小题4】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小题5】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谈一谈。
12.
现代文阅读
药品环境污染
① 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 ~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人类用药量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
④另外,不仅仅是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3.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你所在的育才学校开展了“走进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小题1】(写广告)请你结合本次申遗的成功,拟写一则宣传“二十四节气”的公益广告语。
【小题2】(读图画)阅读下面图画,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画是描述“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
②这幅图画介绍了与这一节气相关的哪些内容?
【小题3】(征稿件)为了引领大家去领略丰富多彩的节气之美,育才学校揽月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我笔下的节气之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他们拟写的这则应用文三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6.作文(共1题)

14.
作文
题目: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次情感的寄托;与书籍相逢,也许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大自然相逢,也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历史相逢,也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请以“相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认真、仔细。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