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修葺qì 亘古gèn 震悚sǒng 怏怏不乐yàng |
B.猥琐wěi 无虞yú 告罄qìng 酣然入梦hān |
C.污秽huì 愧怍zuò 殷红yān 锲而不舍qiè |
D.吞噬shì 羸弱léi 校补xiào 仰之弥高mí |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
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④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⑦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诗歌鉴赏- (共1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守旧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
⑪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⑫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⑬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⑭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⑮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小题1】将“但无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这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⑩、⑪自然段之间 | B.⑪、⑫自然段之间 |
C.⑫、⑬自然段之间 | D.⑬、⑭自然段之间 |
【小题3】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⒀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小题4】阅读上文后,谈谈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⑥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⑦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小题1】“这是今年的新计划”中的“新计划”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小题2】你从哪里看出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赞美之情,表现在对花的未来的美好想象中。
【小题3】本文是托物言志,作者主要歌颂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说“话”
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
②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③1955年,***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④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B)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C)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D)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⑥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小题1】文章从说“话”的角度阐明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和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小题2】如果将文章的标题换一种说法,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的话是从第⑤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处。
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盆炭火,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
A.A | B.B | C.C | D.D |
【小题5】文章结合寻常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常用礼貌用语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读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5.名著阅读- (共1题)
当我回忆这一切时,半个世纪已过去了。二十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
最近一次去地面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是儿子和儿媳陪我去的,儿媳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就要做母亲了。
到地面后,我首先注意到,虽然所有地球发动机仍全功率地运行,巨大的光柱却看不到了,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已消失,等离子体的光芒没有散射的缘故。我看到地面上布满了奇怪的黄绿相间的半透明晶体块,这是固体氧氮,是已冻结的空气。
有趣的是空气并没有均匀地冻结在地球表面,而是形成了小山丘似的不规则的隆起,在原来平滑的大海冰原上,这些半透明的小山形成了奇特的景观。银河系的星河纹丝不动地横过天穹,也像被冻结了,但星光很亮,看久了还刺眼呢。
地球发动机将不间断地开动500年,到时地球将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将以这个速度滑行1300年,之后地球就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它将掉转发动机的方向,开始长达500年的减速。地球在航行2400年后到达比邻星,再过100年时间,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①以上文段节选自我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____________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部科幻作品《带上她的眼睛》。②《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依靠太阳为生的地球也即将面临灭亡。面对绝境,人类拒绝坐以待毙,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这一宏大的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其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与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莫西夫的《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请你结合以上文段和阅读过的其他科幻小说,简要说一说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①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能证明生命的价值,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资源,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
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②学校准备在今年暑假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只允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这次活动中,你在野外遇险了,需要求救。
你将用哪些方法求救?7.命题作文- (共1题)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以《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不得抄袭、套写;⑤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8.- (共1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①但当涉猎
②见往事耳
【小题2】有两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你写出来。
【小题3】对下面句子带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本义是“道路”,这里比喻为职位、权位。 |
B.蒙辞以军中多务 本义是“讼词、口供”,这里引申为“解释、申辩”。 |
C.蒙乃始就学 本义是“接近、靠近”,这里应理解为“从事、开展”。 |
D.及鲁肃过寻阳 本义是“走过、经过”,这里用的是本义。 |
卿言多务,孰若孤?
【小题5】以上文段通过哪件事侧面烘托了吕蒙通过学习后今非昔比?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