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翩然(piān) 龟裂(jū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 |
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
C.缄默(jiǎ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 |
D.赌注(dǔ)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 |
A.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
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
A.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
B.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
D.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②③⑤④① | B.③②⑤④① | C.③②①⑤④ | D.③⑤②④①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
C.《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梦令》中表现词人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
(4)《庭中有奇树》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6)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
(7)________________ ,心远地自偏。《饮酒》
3.诗歌鉴赏- (共1题)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1)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2)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3)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4)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5)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6)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7)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8)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9)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10)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12)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13)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14)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15)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16)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17)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18)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19)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有改动)
【小题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___ ③ ____④爸去世时, 给了爸拥抱。
【小题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
【小题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自然段。
【小题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5】简要分析本文第(19)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
【小题3】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小题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小题5】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5.语言表达- (共1题)
6.- (共1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
乙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绝类弥勒
(2)诎右臂支船
(3)二人对酌于中
(4)皆有机能动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小题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