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____;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叶鹰”,X表示的生物可能是______。
(3)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至少消耗植物_____千焦。
(4)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图一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____;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叶鹰”,X表示的生物可能是______。
(3)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至少消耗植物_____千焦。
(4)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图一中最高等的消费者是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
下面是与动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三种生殖发育方式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有图______(填序号)。
(2)与丙相比,鸟类的生殖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是因为鸟类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而丙的受精作用在___中进行;鸟卵外有[④]____的保护,此外,鸟还有丙所不具有的___(写出一个即可)等繁殖行为。

(1)图示的三种生殖发育方式中属于变态发育的有图______(填序号)。
(2)与丙相比,鸟类的生殖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是因为鸟类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而丙的受精作用在___中进行;鸟卵外有[④]____的保护,此外,鸟还有丙所不具有的___(写出一个即可)等繁殖行为。
3.
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D、d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请尝试写出甲图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用数量关系表示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______。
(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几率是______。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还是Dd,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你认为方案_________是可行的。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请尝试写出甲图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用数量关系表示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______。
(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几率是______。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还是Dd,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你认为方案_________是可行的。
2.单选题- (共13题)
4.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辛勤三十日,母瘦维渐肥。”诗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涉及的食物链是:青虫→燕子 |
B.燕子的雏鸟刚孵出时身体裸露、眼未睁开,属于晚成雏 |
C.“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D.诗中描述的繁殖行为主要是育雏 |
5.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中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枯叶蝶的外形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的疏松、肥沃 |
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 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比浅色的多 |
8.
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时间内a和b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B.如果a灭绝对b的影响不大 |
C.某些时候,a、b的数量相等 |
D.a、b的数量变化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于5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 物物种名录》。该书中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 B.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D.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
10.
下表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由表中数据来看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原因 | 人类偷猎 | 栖息地丧失 | 外来物种人侵 | 其他原因 |
哺乳动物 | 31% | 32% | 20% | 20% |
鸟 | 20% | 60% | 12% | 8% |
A.人类偷猎 | B.栖息地丧失 | C.外来物种人侵 | D.其他原因 |
11.
新的类人猿、像袋鼠一样的狮子、像头发一样的细菌、靠蚂蚁行走的虫子、靠真菌 过活的植物和只有一个细胞的原生生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和林业学院 (ESF)最近从前一年发现的物种中评选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种。ESF院长昆丁惠勒说,发现这么多物种让人惊喜,但每年发现命名1.8万种的同时至少会有2万种在灭绝。 如果现在不及时发现,可能就永远消失了。关于物种灭绝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灭绝生物的天敌过度繁殖 |
B.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
C.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
12.
人们往往将多肉植物的叶完整的扳下置于土壤上,一段时间后叶上长出根并伸入土壤,同时原来的叶逐渐萎蔫,周围长出新叶,成为新的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肉叶上长出的根属于不定根 |
B.多肉叶长成新植株的过程中,有机物来自于土壤 |
C.这种培养方法不会培育出新品种的多肉植物 |
D.这种培养方法属于营养繁殖 |
14.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
B.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
C.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
D.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
15.
炎热的夏季,最令人讨厌的不是炎热,而是晚上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更可气的是很多以前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现在好像失去了作用。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蚊香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 | B.蚊香选择了蚊子中抗药性强的变异 |
C.蚊子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 D.蚊香的质量越来越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