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______(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骆驼的这一适应特征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2.
(题文)(题文)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__实验,变量是__.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_.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__实验,变量是__.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_.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2.单选题- (共7题)
4.
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如图为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简单 |
B.物种B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 |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
D.物种B的化石出现早于物种A的化石 |
5.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导致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得以保存和繁殖.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 | B.害虫对农药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
C.害虫定向遗传的结果 | D.农药对害虫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
6.
199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了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三叶草都逐渐适应了寒冷的气候 |
B.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了 |
C.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 |
D.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3.填空题- (共2题)
10.
今年禽流感有卷土重来的势头,最近某些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被暂时叫停。“达菲”胶囊是可用于治疗人类感染H1N1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31N2PO8,请回答:暂停活禽交易这一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说,主要属于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