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综合题- (共3题)
2.
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_____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的_____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_____条。
(1)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_____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的_____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_____条。
3.
科学家们将男性、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_____和_____。
(2)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叫_____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_____染色体。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存在的。根据图中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图_____的性别为男性。
(4)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
(5)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成对染色体,并且每一对染色体都分别来自_____。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_____和_____。
(2)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叫_____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_____染色体。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存在的。根据图中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图_____的性别为男性。
(4)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_____。
(5)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成对染色体,并且每一对染色体都分别来自_____。
4.
去年3月,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随后,疫情发展较快,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几乎每天都报告H7N9新发病例。
(1)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其结构十分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组成。
(2)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_____,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某种疫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类免疫叫做_____免疫。
(3)H7N9禽流感虽有全球蔓延之势,但我们也无需恐慌,因为该病是可防可控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分析,对确诊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_____。
(1)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其结构十分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组成。
(2)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_____,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某种疫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类免疫叫做_____免疫。
(3)H7N9禽流感虽有全球蔓延之势,但我们也无需恐慌,因为该病是可防可控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分析,对确诊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 |
B.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
C.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来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 |
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 |
11.
下列有关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枝条嫁接到梨树上就能结出苹果梨 |
B.草履虫、大肠杆菌、酵母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
C.家蚕、苍蝇、蝉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D.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
1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女和父母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 B.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
C.小明的A型血和小刚的B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 D.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 |
13.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 |
B.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 |
C.“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
4.选择题- (共1题)
5.- (共1题)
16.
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试验: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呵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1粒粒大饱满的花生种子,适时浇等量的清水,都置于光照充足处,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生长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因素是_____。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对照作用吗?_____。
(4)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如_____,应改成:_____。
(5)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___。
(6)实验结论:_____。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因素是_____。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对照作用吗?_____。
(4)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如_____,应改成:_____。
(5)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___。
(6)实验结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