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5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句子默写(共1题)

1.
(1)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2)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小题1】“无言谁会凭阑意”中的“意”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残”字表达了主人公忧愁沮丧之意。
B. “黯黯”写出夕阳残照之下景色的灰暗。
C. 上阕情景交融,描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顿生之状。
D. 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之意。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与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堆满碎砖乱木及歪扭的钢筋骨架的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A  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B    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挖。

在他清理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一些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C   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样做无济于事,回家去吧。”

 “冷静些,你要面对现实。"

这位父亲双眼D    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我们又饿又渴又害怕,现在好了。”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小题1】填入A、B、C、D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猛  坚定  绝望  直直 B. 坚定  猛 绝望  直直
C. 猛  直直  绝望  坚定 D. 坚定  猛 直直  绝望
【小题2】阅读文章,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
事件
父亲的情感或态度
父亲发现儿子所在的教学楼变成废墟。
(1)
(2)
坚定
父亲听见儿子传出的声音。
(3)
(4)
幸福
 
【小题3】第段划线句若改成“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段“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父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儿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植物能改变世界吗?

植物能改变世界吗?

②151年前,英国人理查德·斯普鲁斯来到巴西。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里,采集到一棵完整的小树——它的树皮光滑平坦,开黄绿色小花。割开树皮,里面流出白色的黏稠物质。理查德把这棵不起眼的小树带回了英国皇家植物园,便转身去了南美。

③1823年,一个叫麦金托什的工人不小心把橡胶溶液沾到衣服上,意外发现能够防水。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能挡雨水的衣服诞生了。直到今天,英语中的“雨衣”一词,还叫做麦金托什(mackintosh)。

④1887年,约翰·博伊德·邓洛普在帮儿子修理自行车的过程中,灵机一动,发明了充气轮胎。两年后,爱德华·米其林也在一次修理自行车轮胎的过程中,想到可以把轮胎做成可拆换的,由车主自己修理。1891年,米其林申请了这项轮胎改革专利,从此,人类对橡胶的需求剧增。

⑤因为橡胶树,因为有了橡胶、橡胶轮胎,整个世界从此“转”了起来。

⑥每年4万吨的生胶产量已经是巴西的极限,远不能满足需求。英国人便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到1900年,英属殖民地的胶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后来的十几年内,又扩大到40万公顷。由此,世界橡胶产量不断扩大。曾占世界橡胶产量98%的胶源地巴西,如今产量仅占5%了。

⑦今天吞云吐雾自得其乐的烟民们,大概无法想像欧洲第一个烟民罗德里格的遭遇:他随哥伦布船队从美洲回到家乡之后,很不理智地在众目kuí kuí之下点燃了那些神奇的叶子,他的鼻子、嘴巴冒出浓烟,“邻居们吓得魂飞魄散”。他被关进监狱,等到他出来的时候,邻居们早已学会了吸烟。在大量金钱与生命被烟草卷走之后,越来越多的主动或被动吸烟的消费者把烟草公司告上法庭。但烟草贸易早已改变了世界格局,特别是英国与北美之间的关系。

⑧能够制出甘美甜糖的甘蔗,被哥伦布引入加勒比海地区后,成为新兴的产业,由此需要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引发了非洲黑人最苦难的血泪史。有着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更是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⑨虽然在人类眼中,植物沉默无语、逆来顺受、任由宰割,但事实上,橡胶树、烟草、甘庶、茶、罂粟这些植物,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改变了世界。从中,我们看到人类的好奇、执著,贪欲、血腥、暴力、罪孽。当然,还有彷徨、无助、脆弱、多疑。植物的历史,折射出人性的善,也折射出人性可怕的恶。这些,都是抹不去的历史。

(有删改)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众目kuí kuí________
【小题2】第②——第⑥节,采用_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橡胶用途的开发、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谁说植物不能改变世界?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改变世界的植物,何止橡胶一种!”这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请将它回归文中,并说说这样放回的理由。
应放在第_____段和第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橡胶树原产地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
B. 英属殖民地在1900年后又将胶树种植面积扩大了40万公顷。
C. 茶叶和罂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D. 植物改变了历史,植物的历史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善恶。

4.课内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文中的“予”是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在写莲花时提到菊和牡丹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斗牛而废耕

卫懿公好禽兽,见牴牛而说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谏曰:“岂可!牛之用于耕而不在牴。牴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牴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牴,农官弗能禁。
(注) ① 牴(dī)牛:斗牛  ②禄:俸禄 中士:官职名称,仅次于大夫。贾:同“价”,价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见牴牛而之   说(______)(2)牧牛者皆耕而教牴 释(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君人者不欲妨民。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卫国放牛的人不去农耕而去训练牴牛的原因是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小题4】本文告诉我们“使物用人”的原则是  
A. 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 B.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C. 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D. 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决定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居民家庭要求日常按照“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实行垃圾分类。“一严禁”即严禁将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混入干、湿垃圾,可定期投入小区有害垃圾桶。“一鼓励”即鼓励居民将废纸张等价值较高的可回收物拿到可回收物容器或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居民家庭日常只需放两个垃圾桶,按照“不容易腐烂的”和“容易腐烂的”的标准,做好干湿“两分类”即可。

不在公共场所进食是绝大多数发达城市的惯例,作为文明城市的上海,未来原则上不鼓励市民在道路和公共场所进食。所以,目前本市道路废物箱也是对标国际大都市废物箱设置趋势进行设置的。今后,上海还将进一步精简道路废物箱设置。参照国际经验,逐步减少道路边的废物箱数量。若市民确实在路上有食用需求且产生了湿垃圾,或是偶尔有废弃药品等丢弃,建议携带至单位或小区等场所进行分类投放。

【小题1】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两条上海实施《条例》采取的措施 (1)_________(2)___________
【小题2】王小明的奶奶是垃圾分类的积极响应者,今天她要对以下垃圾进行分类,请根据以上材料帮助她挑选出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____
A. 被油污污染的旧报纸 B. 厨余垃圾 C. 旧衣服
D. 废油漆     E. 纸质牛奶盒 F. 烟头
【小题3】“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假设你居住的小区已设有分类垃圾桶,但你的父母怕麻烦一直未将垃圾分类。请你用一句话劝说父母进行垃圾分类,并联系以上材料提出一条积极措施,注意用语得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