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津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356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2

1.选择题(共5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 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有所 ,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 、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 原始 界定 粗野 B. 原始 限制 粗放
C. 古老 界定 粗放 D. 古老 限制 粗野
2.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jié)    惆(zhàng)   吹毛求(cī)
B. 斑(lán)    见(piē) 如坐针(zhān)
C. 愧(zuò)   言(zhēn)    然而止(gá)
D. 商(zhuó)  养(xū) 接而至(zhǒng)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D. 读经典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让我们沉浸于田园生活和自然世界之中,又让我们去探索这个画面之外的情致与韵味。
B. 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道尽了两岸的同胞骨肉分离、怀乡思亲和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C.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5.
下面对《使至塞上》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 诗的颔联,诗人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传达出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以景自比,即景生情。
C. 颈联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出塞上黄昏之时特有的景色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悲壮情怀。
D. 尾联是虚写,诗人想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前线遇见都护,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加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置土石   焉:哪里
B. 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 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虽然
D. 何而不平   苦:担心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之”的用法有指代意义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塞   B. 河曲智叟笑而止
C. 汝心固,固不可彻 D. 甚矣,汝不惠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则寓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叙述故事,且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塑造愚公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第②段中“其妻献疑”表明愚公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后,全家人质疑愚公的能力,并不赞同移山。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愚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对移山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D. 文中的人物智叟、愚公妻子、操神之神、天帝等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更突出了愚公的形象和移山的意义。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选自《左忠殷公逸事》)

(注释)①史公: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②奉檄(xí),奉上级命令。③更休:轮流休息。④幄(wò)幕:(军用的)帐篷。⑤番代:轮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数月不就寝(________)
劝以少休(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小题3】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史可法的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回答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小题2】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①段开门见山点出话题,并与标题相呼应。“非家乡的炊烟莫属”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肯定的含义,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炊烟在思乡主题中的重要地位。
B. 第②段是过渡段,通过“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诗,引出下文话题,引起对儿时自家炊烟的回忆。
C. 第⑤段母亲的话“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突出了在物质匮乏时期一家人对饭香的期待。
D. 文中作者多次引用诗词中炊烟的描写,将普通的乡村景象上升到文学意向的高度,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E. 文章采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笔触平实而富有文采,感情真挚,读来温情满怀。
【小题4】本文借写故乡的炊烟,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9.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小题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
B. 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25个英文字母键。
C. 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 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小题2】下面对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的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阶段,早期的拼音输入法单字重码率很高,输入效率低下。
B. 第二阶段,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程度较高。
C. 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初步具备智能回复功能。
D. 搜狗上线的未来输入法,目前大概有30%-5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肯定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发展迅速。
B. 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
C. 强调了中文输入法的智慧。
D. 批评西方国家在打字技术发明发展落后。

4.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阅读下面表格中的片段,填写与之相关的人物。。
人物
片段
 
A.
离开哥哥阿尔焦姆的家,不知不觉来到烈士公墓前,摘下帽子,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
他将信将疑。回到家,耳闻目睹之后,乐极生悲,“一跤跌倒”,“不省人事”,等几口水灌将过来,又拍又笑,又跑又跳,喜极而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一路高歌:“噫!好!我中了!”

——《儒林外史》

 
C.
他瘦小个子,中等身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カ,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其妙地混合而成。

——《红星照耀中国》

 
D.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简·爱》

 
【小题2】优秀的小说经常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作品的可读性更强。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性格的多面性。
示例:尼德·兰一一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的性命。
A. 宋江    B. 猪八戒    C. 虎妞

5.情景默写(共1题)

11.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孟子>两章》)
(7)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将领,在他的词中,更多融入了爱国热情和怀才不遇的伤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辛弃疾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理想;《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了作者无奈、伤感和抑郁之情。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综合性学习。
天津市将在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未来几年天津将呈现“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某班将开展以“天津市的绿色屏障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管控范围涉及5个区,管控区东至滨海新区西外环线高速,南至独流减河,西至宁静高速,北至永定新河,南北向约50公里,东西向约15公里,涉及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宁河区五区。

(材料二)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紧邻滨海新区核心区,距离中心城区外环线约6公里,区城面积736平方公里,区城内水网密布,洼地密集,植被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连通南北生态地区的重要廊道地区;历史镇村较多,生态与人文特色富集,是彰显海河魅力与“津沽”特色的核心地区。

(材料三)宁河区加大对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对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对缓冲区开展退耕还湿。随着七里海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了众多候鸟栖居繁衍,随着天气转暖,七里海湿地迎来大批候鸟。专家表示,各种珍稀候鸟聚集七里海,与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关。

(材料四)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的原则,融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为一体,建设呈现“大水、大绿、成林、成片”景观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题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天津市的绿色屏障建设”这个主题无关的是哪一则?请简述理由。
【小题2】请用简洁语言概述(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7.命题作文(共1题)

13.
作文。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那念念不忘的瞬间、萦绕心间的情景,又带给你哪些成长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请以“一场奇妙的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