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35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4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填空。
(1)明时思解愠,________。(《孤桐》)
(2)________,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
(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满江红》
(4)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5)一狼洞其中,________。(《狼》)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擔,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贴。爱杀江南。

【小题1】这首小令中“________”一句点明所写景象的时节。
【小题2】对这首小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
B. 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明丽娟美。
C. 这首小令主要表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庶。
D. 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匠心之道“守破离”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

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

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菜”,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在当时的遗传学家看来,这与已有研究完全“背道而驰”。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这一发现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丙)多些颠覆性创新,多一些异想天开,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① ,是② ,是③ 。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人民日报》2016年07月26日04版,有删改)

【小题1】梳理行文思路,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文章第①段用______和______这两个事例引出“匠心之道”这一话题,接着用第②段总说______,而后分别论述了:
(1)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2)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3)________,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小题2】(1)根据文意,在文中(甲)(乙)(丙)处选择合适的选项。(只填选项号)
A.“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B.“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
C.“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D.“不曰新者必日退”
(甲)____ (乙)____ (丙)____
(2)联系全文,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选项号)
A.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  B.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
C.敬业乐群忠于职守之心  D.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心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小题3】下面这段文字放入上文哪一段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

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2)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个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3)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4)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5)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6)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7)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8)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得打电话,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9)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

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10)“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11)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yǎn yǎn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12)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13)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14)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15)“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16)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17)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18)“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释)①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它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yǎn yǎn(______)一息
【小题2】联系全文,概括第(14)段画线句中说到的这件“世界上所有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小题3】文中多处写到时间,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能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 B. 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
C. 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D. 突显出援救时间的缓慢。
【小题4】作为一则新闻报道,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
A. 一次紧张的援救 B. “她只能活七小时” C. 父亲的求助 D. 帕特丽夏的七小时
【小题5】这篇文章作为新闻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你如何理解当时的人们对这篇新闻报道的肯定?

4.课内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游记散文《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驴不胜怒,蹄之。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
虎(见)驴→虎(____)驴→虎(____)驴→虎(吃)驴

5.课外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社鼠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释)①社鼠:社庙里的老鼠。②束木:排列木头。③涂:指在编排的木头上涂上泥土。④人主:国君。⑤案据:把持,这里指祖护。⑥腹而有之:似心腹般对待他们。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社也(________)
(2)内则蔽恶于君上(________)
【小题2】晏子把____比作“社鼠”,其危害性表现为“______”。
【小题3】晏子向齐王揭露了治理国家的一大问题,以此提醒国君______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以下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宣传画,请写段文字说明该宣传画的内容及特点。(8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