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55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4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年轻人总是盯着电脑不放,即使在地铁上也目不窥园地盯着手机,所以眼睛总是干干的,时不时地还有灼热刺痛的感觉。
B. 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怏怏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C.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 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全场的阵阵掌声。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chì)  蚀   (xiān)为人知  千重负
B. 弱(léi)  持   气冲(dǒu)牛   妇皆知
C. 悔(chàn) 摇   (yàng)怏不乐  而不舍
D. 恶(zēng) 修   深(wù)痛绝   悲天
3.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暄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卿”指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余、予、吾”则代表“自己”。
B.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C. 在汉语文化中,“教”这个字由孝、文组成,这是数千年前华夏文明中的教育观念:教化育人,是建立在人伦道德的基础之上。
D. 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柳”又谐音“留”,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北陂杏花》,完成下面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烧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小题1】与这首诗的体裁一致的是(  )。
A. 《登幽州台歌》 B. 《游山西村》 C. 《望岳》 D. 《逢入京使》
【小题2】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一棵小桃树》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水蜜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儿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慰。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小题1】理清文意,填写相关内容。
线索
明线
小桃树的成长
暗线
①:
含义
小桃树在风雨中受推残→暗示:②:
 
【小题2】说说下列各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2)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小题3】仿照示例,再举一例说说选文语言有何风格。
示例:选文语言柔美细腻,如:“蓄得更浓”、“湿得深重”、“我该怎么感激你”,用柔美的语言,表达出了一种细腻的对小桃树的怜爱之情。
选文语言________(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如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达子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达子香

朱明东

①初见达子香是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后的第二年。大兴安岭的春天比内地来得晚。家在县城边。不远处的山坡上除了斑斑点点尚未消融的雪,就是灰秃秃的林木。见我在门前怅然,母亲走过来说:“这里有山有水有树,还有花儿,咋还不高兴?”我说:“这里除了雪花,哪还有别的花儿呀?”母亲笑了:“会有的,这么多的山,哪能没有花儿?”没过几天,山坡上果真开起了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花儿。这些花儿就像大兴安岭新生的婴儿,努力睁开眼睛,新奇地打量这个世界。

②达子香是大兴安岭普通却耐看的花儿。枝短叶小,花多为五瓣,粉红淡雅,花蕊细长。在苍茫的群岭中,她就像位女神,静美端庄,朴素大方。那几年,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母亲向来勤俭,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理解母亲,她这不是小气,而是在帮家里减轻负担,哪怕这负担微乎其微。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邻居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白面送过去。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心向善一心向上,要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

③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遍及山岭盛开的达子香默默展现自己的美。她不畏寒冷,也不张扬芬芳。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树木。母亲热爱大兴安岭,也热爱生长在这里的达子香。她健在时常慨叹,在大兴安岭生活的人都是好样的,能冒着严寒为国家做那么多贡献的,都是非常之人。每当达子香盛开时,母亲就经常向山岭眺望,视线里,一定有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达子香名不见经传,她不似牡丹富贵,也不似玫瑰娇媚。开发建设以来,达子香把所有朴素的美都回馈给大兴安岭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种回馈,无疑是一种恩泽,她让大兴安岭不再寂寞。

④越是艰苦,达子香就越美越香。开发建设者们正如达子香,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达子香。多少年来,万千英雄儿女投入到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战胜各种困难,不仅站稳了脚跟,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寒时,达子香不见美,一到春回大地,达子香就把美显现。美了山,美了岭,美了所有人的心。莫道达子香只惜春,其实早在严寒时节,她就踏上奉献的征程。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哪怕风一阵强似一阵,雪一次比一次狂,也囚不住她生命的灿烂。一绽放,她就全身心去把生命点燃。在点燃生命的过程中,她迎来无限的春色,还有群岭上丰沛的光。而这,不正是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生命的写照吗?

⑤寂寞的不再寂寞,荒凉的不再荒凉。大兴安岭是宝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哪怕风料峭了山岭,达子香依然闪动着明亮的眼,把大兴安岭扮靓。我热爱达子香,那大兴安岭特有的芳香。这种热爱,是对大兴安岭精神最朴实的颂扬。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0日)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达子香花的特点?
【小题2】第②段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第③段写牡丹、玫瑰,什么作用?
【小题4】赏析下列语句。
(1)不远处的山坡上除了斑斑点点尚未消融的雪,就是灰秃秃的林木。(从景物描写角度)
(2)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从修辞角度)
【小题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阅读

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
《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以及大学教授______。
(2)《海底两万里》阅读
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读书笔记一)情节概括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上述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_____)(_____)。(只填序号)
(读书笔记二)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地点,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_______、_________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5.课内阅读(共1题)

9.
阅读《卖油翁》,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微(点头)之
B. 公亦以此自(小心谨慎)
C. 尔安敢(轻视)吾射
D. 康肃笑而(打发)之
【小题2】下面加点词“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酌油知之
A. 公亦此自矜 B. 蒙辞军中多务
C. 为顺流下矣 D. 可调素琴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小题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6.课外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1)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2)浸淫:逐渐蔓延、扩展.(3)踬:被东西绊倒。(4)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足之平地(_______)(2)命童子取土之(_______)
【小题2】与“何以天下家国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求之于上流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何陋之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_______
【小题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 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 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 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7.综合性学习(共2题)

11.
应用文。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请按要求作答:(1)判断划线词语的词性:(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三处错误(格式、内容、标点)。

征稿A启事

为了更好地配合“同在蓝天下”主题,《萌芽》第一季拟以《人鸟共家园》为主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B稿件。具体要求:C主题明确、内容D健康。500字左右,截稿日期为5月30日。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mengya126.com

2019年5月15日

(1)这则启事中划线词语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个是(_____)
(2)格式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点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综合性学习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社区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下图是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

(1)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