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三、古诗文阅读
(一)
【小题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一)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小题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③,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④,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
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⑤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⑥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①〔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②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③〔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④〔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⑤〔廨 xiâ〕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⑥〔令〕知县。下文“阙令”中的“令”,同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下临江山。②亭榭之胜。③止在县廨听事之后。④阙令动辄二三年。
【小题2】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
【小题3】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白 云 亭 则 天 下 幽 奇 绝 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2)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小题5】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云亭为什么被称为“幽奇绝境”?
《白云亭》
谒寇莱公①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②,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③,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④,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

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⑤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⑥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①〔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②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③〔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④〔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⑤〔廨 xiâ〕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⑥〔令〕知县。下文“阙令”中的“令”,同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下临江山。②亭榭之胜。③止在县廨听事之后。④阙令动辄二三年。
【小题2】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B.近者热而远者凉 |
C.跪而拾之以归。 | D.默而志之。 |
白 云 亭 则 天 下 幽 奇 绝 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2)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小题5】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云亭为什么被称为“幽奇绝境”?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3.
191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地将实验材料铂掉进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结果发现在铂的一个端头产生了电压。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原来细菌也可以发电!
后来,美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发电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制造出了可以在太空飞船上使用的“细菌电池”,他们想让这种细菌在分解宇航员尿液的过程中产生电能,这样既可以改善太
空飞船上的卫生状况,又可以给太空飞船提供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虽然这种细菌分解尿液的能力足够,但放电能力却还是不足,由此“细菌电池”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在糖水中添加了一些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不断往电池水液里充氧气,让发电细菌和它们需要分解的物质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产生电能的活力,“细菌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大增,完全达到了实用标准。据测算,细菌发电的转换效率达40%,这明显高于火力发电3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是远远高于“化学电池”10%的转化效率。
最让人兴奋的是,细菌电池是绝对“绿色电池”,它的废弃物对环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危害,反而有益——如果把发电细菌的分解物由糖换成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细菌电池在输电的同时,还净化了环境。
前面的“发电细菌”都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电能的,用这种细菌来发电,可以获得足够实用的电量,但无法把这种电池做的太小,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解空间”。很明显电池的大电量与电池的小型化成
为一对极端矛盾。
不久前,美国一家“细菌电池”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异样”的发电细菌,这种细菌不是靠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而是靠挤压产生电能——这种细菌的身体内含有“压电性”蛋白质。所谓“压电性”是指给予外力挤压后就能产生电能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压就发电”。
科学家把这些细菌“加工”成薄片结构,然后把薄片叠加成手机电池的模样,并为它装配一个可持久产生内缩压力的外壳,这就相当于对这些细菌聚合体施加了一个持久的压力,于是这个用细菌叠加成的电池就产生了持久的电流,其产生的电力可以点亮手机屏幕。
【小题2】第①段谈到“化学电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通过读③——⑥段,请分条概括细菌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小题4】第②段中科学家对细菌发电的发现,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奇妙的“细菌电池”
史峰
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化学电池”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数不尽的“化学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191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地将实验材料铂掉进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结果发现在铂的一个端头产生了电压。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原来细菌也可以发电!
后来,美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发电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制造出了可以在太空飞船上使用的“细菌电池”,他们想让这种细菌在分解宇航员尿液的过程中产生电能,这样既可以改善太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在糖水中添加了一些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不断往电池水液里充氧气,让发电细菌和它们需要分解的物质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产生电能的活力,“细菌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大增,完全达到了实用标准。据测算,细菌发电的转换效率达40%,这明显高于火力发电3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是远远高于“化学电池”10%的转化效率。
最让人兴奋的是,细菌电池是绝对“绿色电池”,它的废弃物对环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危害,反而有益——如果把发电细菌的分解物由糖换成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细菌电池在输电的同时,还净化了环境。
前面的“发电细菌”都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电能的,用这种细菌来发电,可以获得足够实用的电量,但无法把这种电池做的太小,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解空间”。很明显电池的大电量与电池的小型化成

不久前,美国一家“细菌电池”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异样”的发电细菌,这种细菌不是靠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而是靠挤压产生电能——这种细菌的身体内含有“压电性”蛋白质。所谓“压电性”是指给予外力挤压后就能产生电能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压就发电”。
科学家把这些细菌“加工”成薄片结构,然后把薄片叠加成手机电池的模样,并为它装配一个可持久产生内缩压力的外壳,这就相当于对这些细菌聚合体施加了一个持久的压力,于是这个用细菌叠加成的电池就产生了持久的电流,其产生的电力可以点亮手机屏幕。
这个实验结果让科学家兴奋不已,因为通过技术改进,他们很快可以制造出形态小、电力足的商用“细菌电池”。到那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电池”将被这种完全无害的绿色“细菌电池”所代替了。
(选自《科学启蒙》2013年第1期)
【小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围绕着该说明对象,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发电方式?【小题2】第①段谈到“化学电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通过读③——⑥段,请分条概括细菌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小题4】第②段中科学家对细菌发电的发现,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名著阅读- (共1题)
4.
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__。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
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部书合称“四书”。( )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 )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及时雨”。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__。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
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部书合称“四书”。( )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 )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及时雨”。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