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中生活是转瞬(shùn )即逝的,也是绚丽多姿的。 |
B.看到地震后学校成了一片废虚,总理声音哽咽(yān ),老泪纵横。 |
C.“近乡情更怯( qiè),不敢问来人”,再踏上故乡的路,老兵步履蹒跚,心情复杂。 |
D.鸟儿在枝头歌唱,孩子在母亲身边呀呀学语,这是多么恬( tián)静、温馨的画面啊! |
2.
已知:二次函数y=x2-4x+a,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
①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若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a≤4
③当a=3时,不等式x2-4x+a>0的解集是1<x<3
④若将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过点(1,-2),则a=-3.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
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
4.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① 年且九十 且:( ) ② 寒暑易节 易:( )
③ 杂然相许 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惠:( )
【小题2】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小题3】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① 年且九十 且:( ) ② 寒暑易节 易:( )
③ 杂然相许 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惠:( )
【小题2】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小题3】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0.
现代文阅读。阅读《惊蛰》一文,完成题。
惊蛰
苇岸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小题1】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
【小题2】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
【小题3】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5】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
【小题6】“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
惊蛰
苇岸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
【小题1】根据文意,请概括 “惊蛰”一词的含义。
【小题2】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
【小题3】试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5】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
【小题6】“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