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42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连线题(共1题)

1.
将下列左、右两边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2.综合题(共2题)

2.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 .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 和______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___ (填:可以、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该计算多次实验数据的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 .
(6)实验结果:鼠妇最终会趋向哪种环境?______
A.明亮B.阴暗C.不确定
(7)实验完毕,应该如何处理鼠妇?______.
(8)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小麦在农田中生活的示意图,其中生活着小麦、杂草、蚜虫、田鼠等动植物。请据图回答: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________ 
(2)影响小麦的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 、________等,影响小麦的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等。
(3)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你认为应如何对生物因素进行控制?答:______________。
(4)农民伯伯为了消灭蚜虫,经常喷洒农药,这样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

3.单选题(共25题)

4.
下列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基本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
A.兔子发现狼后迅速奔跑﹣应激性
B.松鼠不停寻找食物吃﹣生长发育
C.人运动后大量出汗﹣新陈代谢
D.一只花猫的孩子都是猫,但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小猫﹣遗传与变异
5.
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
A.生物能生长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6.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7.
关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下列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C.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8.
下列各项中,不是来源于生物的一项是(  )
A.钢铁和水泥B.棉和毛
C.蔬菜和粮油D.煤和石油
9.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B.计算机C.草D.智能机器人
10.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A.遗传B.变异C.生殖D.发育
11.
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是不是有细胞构成B.会不会生长
C.能不能繁殖D.有没有生命
12.
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   )
A.生物学B.生态学C.动物学D.植物学
13.
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
A.丁B.丙C.乙D.甲
14.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有光 无水B.干燥 湿润C.有光 无光D.有空气 无空气
15.
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要研究的变量是()
A.水温B.水量C.水质D.金鱼条数
16.
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
A.放弃自己的探究结论
B.适当地修改探究结论以保持与原知识一致
C.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D.否定自己的探究结论
17.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8.
德化戴云山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19.
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20.
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实例的是(  )
A.荒漠生活的骆驼尿液极少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
C.干旱时作物枯萎死亡
D.北方深秋,许多树木纷纷落叶
21.
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都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非生物因素?(  )
A.水和温度B.土壤和阳光C.光和空气D.周围的生物
22.
生活在岩石上的地衣,可以从岩石上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依赖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3.
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水 ③蝗虫 ④蛇 ⑤番薯 ⑥猫头鹰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④⑤⑥
24.
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B.
C.D.
25.
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26.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沙漠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
27.
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28.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了(  )
A.杂交小麦B.杂交西瓜C.杂交玉米D.杂交水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连线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