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判断正误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______)
(2)所有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______)
(3)“蚁穴溃堤”揭示了生物可对环境造成影响。(______)
(4)能够运动的物体就是生物。(______)
(5)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______)
(6)“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______)
(7)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______)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______)
(2)所有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______)
(3)“蚁穴溃堤”揭示了生物可对环境造成影响。(______)
(4)能够运动的物体就是生物。(______)
(5)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______)
(6)“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______)
(7)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______)
2.连线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8题)
4.
下列有关生物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
B.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
C.生物学的发展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进行,生态学的发展是生物学向宏观发展的重要方面 |
D.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是达尔文 |
7.
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
9.
下列有关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 |
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 |
C.“生物武器”是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 |
D.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 |
13.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
B.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
C.生物能影响环境 |
D.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
17.
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某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其他生物 |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
C.上述A和B的总和 |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
18.
在用实验法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时,科学工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
A.响尾蛇为什么要放走已经中毒的猎物 |
B.响尾蛇根据什么标记追寻中毒的猎物 |
C.响尾蛇不吃掉中毒的猎物的原因是什么 |
D.响尾蛇的毒液是如何进入猎物体内的 |
4.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连线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