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殉职(xùn) 参差(cān) 蜷伏(quán) 战战兢兢(jīnɡ) |
B.虐待(nüè) 附和(hè) 丰腴(yú) 拈轻怕重(niān) |
C.感喟(kuì) 坍塌(tān) 干瘪(bǐ) 刨根问底(páo) |
D.怅然(zhàng) 嗔怪(chēn) 充沛(pèi) 狼奔豕突(zhú) |
我们是一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代词②动词③名词④形容词⑤量词 |
B.①名词②形容词③名词④形容词⑤量词 |
C.①代词②形容词③名词④形容词⑤名词 |
D.①名词②动词③名词④形容词⑤动词 |
①胡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____,人们还是觉得他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_____,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_____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 经心 乱用 | B.年青 经心 滥用 |
C.年轻 精心 滥用 | D.年青 精心 乱用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
B.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
C.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
D.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
2.字词书写- (共1题)
热 chén________ 狭ài___________ quán释___________ 滑xiáng__________
zhāng显_________ chóu chàng___________ 神采yÌ yÌ__________落日余huī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元) 马致远 (元)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小题1】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小题2】马致远诗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诗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释: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③屠自后断其股 股:
④使童子烛之 烛: ⑤有鼠方啮 方: ⑥举烛而索 索: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小题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两文中的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试从人的角度分别其原因。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小题1】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小题2】体会第②段加点字“才”的几点原因。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小题4】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小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段落 | 主要事件 |
③④ | a |
⑤ |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
⑦⑧ | b |
【小题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小题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小题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6.名著阅读- (共1题)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师傅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行者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
(2)文段中的“行者”因为带领群猴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被群猴尊为______,拜师学艺时师傅给他取名_______,被玉帝招安后封了个_______(官名),最后因为去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________。
(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
(4)鲁迅评价《西游记》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从“全民阅读”到“建设书香社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两年对阅读问题的关注,使阅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为此,学校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活动一【我调查】活动期间,学校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图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内容 | 书籍来源 | 阅读时间 | |||
玄幻武侠 | 文学经典 | 时文杂志 | 老师推荐 | 同学介绍 | |
35.1% | 19.3% | 45.6% | 36.2% | 63.8% | 20分钟/天 |
活动二【我倡议】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建设书香校园,让书香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而晓林在家阅读课外书时却遭到了妈妈的批评:“整天读这些闲书,对学习有用吗?还不如去多做些练习题!”针对妈妈的话,请你以晓林同学的身份对他妈妈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我品评】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明志,或者自勉。如:“聊斋”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书屋名称。他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聊斋志异》。请从以下书斋名字中任选一个,体会其意蕴。
A.老学庵(陆游) B.七录斋(张溥) C. 陋室(刘禹锡) D.诚斋(杨万里)
我选_______,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