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图是某家庭成员的关系图谱,该家庭成员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请分析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成员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成员 (填3或4)。
(2)假设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B)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b)为隐性基因。如果成员5和6生来有酒窝,而成员9却是无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称为 。成员9的基因型应为 。
(3)成员7和9是表兄妹,他们属于 (填直系或旁系)血亲。按照我国的婚姻法,他们成年后是不能结为夫妻的。请从优生的角度分析原因:

(1)成员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成员 (填3或4)。
(2)假设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B)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b)为隐性基因。如果成员5和6生来有酒窝,而成员9却是无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称为 。成员9的基因型应为 。
(3)成员7和9是表兄妹,他们属于 (填直系或旁系)血亲。按照我国的婚姻法,他们成年后是不能结为夫妻的。请从优生的角度分析原因:
2.
阅读以下新闻回答问题:(8分)
据2012年5月20日新闻报道:针对近日广东发现4名重症恙虫病患者,其中2名死亡的消息,海口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恙虫病在沿海一带较为常见,每年6—10高发,若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不易致死。恙虫通常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往往通过鼠类,如家鼠、田鼠等进行传播。据专家介绍,预防该病需要注意三点:1.灭鼠,堵塞鼠洞。2.搞好环境卫生,定期铲除住地杂草,药物杀虫。3.在流行季度避免在草丛上坐、卧、晾晒衣被。如果发现恙虫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上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此外,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会感染该病。
(1)根据以上新闻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是 。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分析,未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 ;患恙虫病的人和动物是这种疾病的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流行季度避免在草丛上坐、卧、晾晒衣被”属于 。
据2012年5月20日新闻报道:针对近日广东发现4名重症恙虫病患者,其中2名死亡的消息,海口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恙虫病在沿海一带较为常见,每年6—10高发,若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不易致死。恙虫通常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往往通过鼠类,如家鼠、田鼠等进行传播。据专家介绍,预防该病需要注意三点:1.灭鼠,堵塞鼠洞。2.搞好环境卫生,定期铲除住地杂草,药物杀虫。3.在流行季度避免在草丛上坐、卧、晾晒衣被。如果发现恙虫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上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此外,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会感染该病。
(1)根据以上新闻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是 。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分析,未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 ;患恙虫病的人和动物是这种疾病的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流行季度避免在草丛上坐、卧、晾晒衣被”属于 。
2.单选题- (共4题)
5.
“试管婴儿”的诞生和“杂交水稻”的成功繁育,体现了生物技术能够造福于人类。这两者的生殖方式是
A.都是有性生殖 |
B.前者是有性生殖,后者是无性生殖 |
C.都是无性生殖 |
D.前者是无性生殖,后者是有性生殖 |
3.选择题- (共4题)
4.填空题- (共1题)
11.
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他们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了以下实验:(6分)
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有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提示:气球中要尽量收集足够多的气体;扎气球口时要打活结)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3ml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口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右图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特别提醒:注意防止气球从试管口脱落。)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 作用。
(2)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 ,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预测二:如果试管 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有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提示:气球中要尽量收集足够多的气体;扎气球口时要打活结)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3ml澄清的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口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右图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特别提醒:注意防止气球从试管口脱落。)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乙是为了与试管甲形成 作用。
(2)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 ,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预测二:如果试管 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