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进行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________,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________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________,且速度比乙房间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进行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________,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________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________,且速度比乙房间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_____条件.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_____条件.
3.
如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___现象。
(2)1850年,曼彻斯特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________,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
(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炭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________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
(5)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________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___现象。
(2)1850年,曼彻斯特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________,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
(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炭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________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
(5)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________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2.单选题- (共7题)
4.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如今我市各地水域的水生动物、浮游生物丰富,河岸植被茂盛,鸟类日益增多。据统计,仅春夏季就有30多种鸟在这些水域周边繁衍生息。这有效地丰富了该地域内( )
A.基因的多样性 |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D.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
5.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白头叶猴,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
B.制定法律,禁止人们狩猎和买卖 |
C.迁出原地,在动物园中保护 |
D.建立白头叶猴的精子库,以保护白头叶猴的遗传资源 |
8.
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A、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B. 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C. 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
D. 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A. A、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B. 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C. 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
D. 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9.
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一对古生物化石,经过研究发现竟然是一对雌雄孔子鸟化石,两只鸟深情对望,姿态优美动人,堪称1亿多年前的“爱情鸟”。关于孔子鸟化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孔子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 |
C.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没有低等生物的化石 |
D.生物越高等,出现的地层地质年代越晚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