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东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九年级生物:生物技术复习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3101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6

1.综合题(共4题)

1.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梨小食心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除西藏外各省市均有分布,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的桃、梨等果树主产区发生最为普遍,可造成落果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虫害在北京每年发生3-4代。第1、2代主要危害梨、桃新梢,第3、4代危害梨果。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根颈处、树冠下浅土层结灰白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蛹期20天。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静止于枝叶杂草中,夜晚活动交尾。卵孵化后幼虫便在果实、新梢上蛀食,注入孔为比果点还小的小黑点。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大量田间危害数据表明,害虫发生量和危害程度与降雨或湿度关系非常密切,科学家研究了湿度对梨小食心虫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选取发育期和体重相对一致的雌、雄蛹各100 头,分开放置在两个塑料盒中。待其羽化后,选择当天羽化的雌、雄成虫各15头,在玻璃烧杯中进行单对饲养。每天上午10: 00时统计雌虫的产卵量,直至所有成虫不再产卵为止。未交配的雌蛾的产卵量不予统计。同时记录初次产卵和最终产卵日期及每天成虫死亡数。试验重复3次。

回答下列问题:
(1)梨小食心虫的发育类型属于__________(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梨小食心虫卵孵化后幼虫便在果实、新梢上蛀食,说明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先天性/学习)行为。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在实验范围内,湿度增加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4)梨小食心虫的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静止于枝叶杂草中,夜晚活动交尾。这是_________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明确了湿度对害虫繁殖和发生规律的影响,对研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写出一条在防治方面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竹常被赋予高雅、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竹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其地下茎上有很多芽,可发育成为竹笋,进而长成新的植株, 所以竹常成片成林出现。
竹虽常见,但见到它开花的时候却不多。其实竹是有花植物,竹的花很小,没有明显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每朵花都有3枚雄蕊和1枚隐藏在花朵内的雌蕊,当完成传粉受精后,就能形成种子。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在天气干旱、植物衰老等情况下,竹会通过开花结籽的方式延续后代,而开花后的竹则将枯死。
北京紫竹院公园是“南竹北移”的典范,公园陆续引进50余种竹,形成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早园竹婀娜多姿,妩媚秀丽,是主要的观赏竹种。但它们容易遭受蚜虫等害虫的危害,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公园技术人员做了如下调查研究,结果见表 1。
表1 竹林生长环境对蚜虫发生的影响
地点
竹林密度(株/m2
通风条件
蚜虫数量(个/叶)
东门内南侧
5.75

17.86
青莲岛南侧
6.00

21.33
青莲岛北侧
4.00

8.50
明月岛东侧
3.36
较差
17.58
 
根据调查结果,公园针对性地进行了常规的药物防治,害虫消退率明显提高。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人工助迁了蚜虫的天敌,如瓢虫和草蛉,进行生物防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竹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不同的方式繁殖后代,这是经过长期_______,不断进化形成的适应性特征。在适宜条件下,它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竹的花很小,没有明显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由此可推测其传粉需要___作为媒介。花粉从雄蕊的___中散出,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种子。
(3)紫竹院公园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请你就上文中提到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4)由表1数据可知,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竹林生长环境下,蚜虫数量最多,最易发生病虫害。结合文中信息,下列哪一项不是预防病虫害的良好方法(____)。
A.尽量加大药物使用   
B.控制竹林密度为4.00株/m2左右   
C.适量引入害虫的天敌
D.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
维尔穆特从一只苏格兰黑脸母羊(A)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并剔除其细胞核;从一只芬兰白脸母羊(B)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并移植到黑脸母羊(A)的去核卵细胞中,使其形成一个新的“卵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让这个新“卵细胞”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再把它植入另一只苏格兰黑脸母羊(C)的子宫里.这只黑脸“代孕妈妈”经过148天的怀孕过程,生出了[①]“多利”.
 
(1)“多利”[①]与三个妈妈中的 ______相同,这说明了 ______.
(2)在实验中维尔穆特选用黑脸母羊(A)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的目的是 ______.
(3)克隆羊“多利”与“试管婴儿”的生殖特点不同之处是 ______.
(4)“多利”的后代要获得具有人乳铁蛋白的羊奶,还需要通过 ______技术进行操作.
4.
根据你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一种丝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自去年2月肆虐西非,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由 ______组成,埃博拉病毒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 ______.
(2)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水煎包成为人们追捧的美食.包子皮暄软多孔是由于发面时 ______.
(3)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吸烟、酗酒、吸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学习了生物学,你懂了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2条) ______.
(4)北京基因组研究所(BGI),它拥有世界基因测序能力的50%.BGI的目标是降低基因测序成本,以实现在正常的医疗服务中使用该技术.请设想该技术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福音? ______.
199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消息: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用体细胞克隆出一只雌性绵羊,取名“多利”.

2.单选题(共13题)

5.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B瓶
B.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肉汤中原有的细菌芽孢萌发造成
C.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D.“鹅颈瓶”中的肉汤相当于培养基
6.
下列有关动物与仿生对应关系的实例中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冷光B.蝙蝠﹣雷达
C.长颈鹿﹣吊车臂D.乌龟﹣薄壳建筑
7.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8.
黑白美西螈属于同一物种,科学家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构成融合细胞,该融合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依据以上实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美西螈和黑色美西螈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相等
B.融合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是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
C.上述实例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D.融合细胞中有指导美西螈发育的全部信息
9.
如图为抗虫烟草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毒素可导入到普通烟草的体内B.抗虫性状由抗虫基因控制
C.抗虫烟草是一种转基因植物D.该过程也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0.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出现了类似下图所示动物,最可能被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A.克隆技术B.组织培养技术C.嫁接技术D.转基因技术
11.
现在的生物学基因技术越来越成熟。2003年在西班牙一家实验室中,利用布卡多山羊存留下的细胞核,让这已灭绝物种重见了天日,现在,多国科学家又在为猛犸象的“复活”而努力着,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科学技术是(  )
A.选育技术B.转基因技术C.杂交技术D.克隆技术
12.
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工程菌”、抗虫棉━━转基因技术B.制酸奶、酒精━━发酵技术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
13.
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生的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那么,制造“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都属于有性生殖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14.
如图是克隆羊产生的过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羊的性状与母羊B相似
B.克隆羊的产生属于有性生殖
C.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D.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
15.
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转基因产品有很多已进入了家庭,下列属于科学家致力于转基因技术的任务的是(  )
A.弄清生物体中DNA分子的结构及DNA分子上基因片段所控制的性状
B.把某一生物体细胞中的DNA分子用酶切开,看发生什么变化,能生产什么产品
C.将两种生物体的DNA分子放到起,看能否自动融合,能否生产什么产品
D.把带有特殊使命的DNA片段(目的基因),通过酶的作用,成功地和另一生物DNA重组,并在细胞中成功地表现目的基因的功能
16.
科学家从苹果酸乳酸菌中提取了某一特定基因,将其转接到一种葡萄酒酵母菌的DNA中,获得了一种新型葡萄酒酵母菌.这里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仿生技术    D.灭菌技术
17.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术属于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