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__.
(2)用手轻抚蚯蚓的腹部,感觉粗糙,是因为腹面有许多__,这种结构与蚯蚓的__有关.
(3)从外形上判断蚯蚓前后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是__.
(4)实验后,怎样对蚯蚓进行处理?__.
(1)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__.
(2)用手轻抚蚯蚓的腹部,感觉粗糙,是因为腹面有许多__,这种结构与蚯蚓的__有关.
(3)从外形上判断蚯蚓前后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是__.
(4)实验后,怎样对蚯蚓进行处理?__.
2.
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图。A瓶和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________瓶,而将瓶颈打断后,不久肉汤也变质,原因是 ________。
(2)题中所述操作过程,实际上可以把它看成前后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________。
(3)巴斯德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法,为当时法国的葡萄酒和牛奶的生产解决了重大难题。
(4)巴斯德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就知道:一些当时很著名的科学家已认定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但他还是设计了这一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与这些科学家完全不同的认识。由此,你对科学发现最重要的认识是________。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________瓶,而将瓶颈打断后,不久肉汤也变质,原因是 ________。
(2)题中所述操作过程,实际上可以把它看成前后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________。
(3)巴斯德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法,为当时法国的葡萄酒和牛奶的生产解决了重大难题。
(4)巴斯德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就知道:一些当时很著名的科学家已认定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但他还是设计了这一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与这些科学家完全不同的认识。由此,你对科学发现最重要的认识是________。
3.
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③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 ________的行为是从________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烧杯(A、B、C、D),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________,这是为了进行________。
(4)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
②用一只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
③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5)分析结果:________。

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③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 ________的行为是从________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烧杯(A、B、C、D),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________,这是为了进行________。
(4)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
②用一只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
③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5)分析结果:________。
4.
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名称。
A_____,B_____,D_____。
(2)E的作用是_____。
(3)运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有可能A从D中滑脱出来,这种现象叫_____。
(1)请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名称。
A_____,B_____,D_____。
(2)E的作用是_____。
(3)运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有可能A从D中滑脱出来,这种现象叫_____。

2.判断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4题)
7.
楚汉时期,汉王刘帮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死于此地”几个字, 项以此认为是天意安排,遂拨剑自戕,此事件中,汉王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什么行为( )
A.社会行为 | B.生殖行为 | C.学习行为 | D.防御行为 |
8.
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丙→甲→乙 |
D.甲→丙→乙 |
9.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
B.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 |
D.母鸡发现老鹰“咯咯”叫,召唤小鸡 |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