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
(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力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4)能够出墙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的___________特征。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部分。(生物或非生物)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
(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力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4)能够出墙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的___________特征。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部分。(生物或非生物)
2.单选题- (共7题)
2.
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
B.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
C.实地测量不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时,每个实测地点测量一个数据,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 |
D.在陆地和草坪测量时,干湿计应直立地面;在灌木丛测量时,干湿计应悬挂在枝叶茂密的位置 |
5.
在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血液循环的发现”是重要事件之一,该事件中的科学家以及运用的方法是( )
A.达尔文 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方法 |
B.林奈 观察描述法 |
C.哈维 实验法 |
D.沃森和克里克 比较法、文献法 |
7.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
8.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
A.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 |
B.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 |
C.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