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
C.这处旅游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D.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行,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
B.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
C.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
3.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②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③环境包括我们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
④我对于它们于是有了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⑤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
,有些对于我无关痛痒。
⑥这就实用的态度。
①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②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③环境包括我们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
④我对于它们于是有了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⑤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

⑥这就实用的态度。
A.①②④③⑥⑤ | B.①④③⑤⑥② | C.②③④⑤①⑥ | D.②①③⑤④⑥ |
2.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完小面小题。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小题2】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小题2】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第下面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通“着”,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
(3)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____________) (4)见于东南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1)【甲】文运用了________(写出两种)的描写方法,刻画了东坡和鲁直互相切磋、谈论的情形。
(2)【乙】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的_________(至少写出三处)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通“着”,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
(3)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____________) (4)见于东南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1)【甲】文运用了________(写出两种)的描写方法,刻画了东坡和鲁直互相切磋、谈论的情形。
(2)【乙】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的_________(至少写出三处)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目。
太阳的孩子——棉花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一千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两千年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 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十三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的优势替代了丝棉。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木 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④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 句子。卉服,就是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木棉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小题1】第②段“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中加点的“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太阳的孩子——棉花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一千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两千年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 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十三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的优势替代了丝棉。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木 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④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 句子。卉服,就是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木棉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小题1】第②段“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只有4个是栽培种”中加点的“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5.名著阅读- (共1题)
7.
(题文)名著阅读
(1)关于《水浒》,鲁迅曾说:“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请写出鲁迅话中所指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以下人物中的两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人生结局。(任选两小题)
①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晁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卢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片段,按要求填空。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不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这段文字中,A是 ____________(填人名),这段故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于《水浒》,鲁迅曾说:“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请写出鲁迅话中所指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以下人物中的两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人生结局。(任选两小题)
①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晁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卢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片段,按要求填空。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不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这段文字中,A是 ____________(填人名),这段故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综合性学习
去年以来,全球范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请作为主编的你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少提出两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以来,全球范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引起了人们对卫生、健康、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1)班级要创办一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板报,请作为主编的你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并写出栏目的名称。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少提出两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