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关卡/卡车 调换/南腔北调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
B.盘桓/亘古 栅栏/灯火阑珊 惴惴不安/水流湍急 |
C.拮据/诘难 号令/奔走呼号 臭味相投/乳臭未干 |
D.茎叶/颈项 蹊跷/下自成蹊 好逸恶劳/好高骛远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
。 。 ,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
。 。 ,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 B.④③⑤②① | C.⑤①④③② | D.⑤②①④③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展现出的美丽画面。
【小题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动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展现出的美丽画面。
【小题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动词。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
(二)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小题3】语段(一)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先从语段(二)中概括出来一个成语,然后再分析两个文段中主人公都取得了成功的原因,并从其中任一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
(二)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食 ①主人日再食 ②食不饱,力不足 |
B.备 ①右备容臭 ②前人之述备矣 |
C.鲜 ①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芳草鲜美 |
D.舍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屋舍俨然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小题3】语段(一)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先从语段(二)中概括出来一个成语,然后再分析两个文段中主人公都取得了成功的原因,并从其中任一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名著阅读- (共1题)
5.
(题文)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________(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 _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____________(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2)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①小人鱼 ②贝多芬 ③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________(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 _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____________(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2)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①小人鱼 ②贝多芬 ③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
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
(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
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
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的两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
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
(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
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
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的两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作文- (共1题)
7.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题目:生命因 更美丽(诚信、宽容、阅读、合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题目:生命因 更美丽(诚信、宽容、阅读、合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