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蓑衣(suō) 黄晕(yūn) 澄清(dèng) 烘托(hōnɡ) |
B.薄烟(bó) 贮(zhù)蓄 着(zháo)落 菡萏(dàn) |
C.粗犷(kuàng) 应和(hè) 匿(nì)笑 莅(lì)临 |
D.静谧(mì) 刹(chà)那 荫(yīn)蔽 咄咄(duō)逼人 |
3.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
D.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
B.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
C.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
D.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作家、诗人,著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
7.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
C.《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
D.《次北固山下》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2.诗歌鉴赏- (共1题)
8.
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 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小题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 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小题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