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坪田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9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6

1.选择题(共2题)

1.
请选择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A.黄(yùn)  窠(cáo)  应(hè) 抖(sǒu)
B.落(zhuó) 蓄(chǔ)  三镜(léng) 一(shà)
C.粗(kuàng) 斜(qī)   清(chéng ) 花(dì)
D.蔽(yìn)  徘(huái)  萏(hàn)    咄逼人(duō)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题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展示的画面。
【小题3】这首元曲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俄而雪(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_____)
(3)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__)
(4)戎不动(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妻也。
B.取,信然。
C.学而时习
D.知者不如好之者
【小题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题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1)薄(___________)  (2)撑(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小题3】文段(二)还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举一例,然后说说它的作用。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哪一个字用得精妙?,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阳光

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小题1】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
父亲垒堆玉米——________——父亲稻田织锦—— 父亲焦心荚豆——父亲被雨淋透——__________
【小题2】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从修辞的角度)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C.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D.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小题4】比较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请分别说说人物描写方法和抒发情感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5.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散文(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___________),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琐记》作者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有“肚子疼”绰号的是(_____________)
(3)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________)”“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 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父亲让我背(________)的痛苦。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6.作文(共1题)

8.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

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命题作文
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