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9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嫌恶(è)    匿笑 (nì)   惩罚(chénɡ)
B.沐浴(mù ) 虐杀(nüè)    憔悴(cuì)
C.菜畦(xí)   祷告(dǎo)    蚌壳(bànɡ)
D.霎时(shà)  谷穗 (suì)   引擎(qīnɡ)
2.
下列各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 穹窿 嘴馋  婉言谢绝
B.委屈 衣襟 拨草  水波粼粼
C.嫩芽 拆散 寂莫  恍然大悟
D.信服 玫瑰 决别  辽阔无垠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是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B.一小时后,他终于苦心孤诣的完成了作业。
C.我军突然发起进攻,敌人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打的屁滚尿流。
D.班主任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教学既承载着传道育人的文化使命,又担负着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重任,还支撑着莘莘学子中考成绩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对语文教学掉以轻心。
B.我们深信,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爱读书,会读书,能使人受益终生。
C.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D.今年清明节期间,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蒙山景区,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不和谐的色彩。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
B.《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是明代文学家。
C.《生命的意义》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诗歌鉴赏(共1题)

6.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小题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小题2】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小题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一句中,作者用了一个“探”字,这个词用得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小题2】.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小题3】“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什么?
【小题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4.作文(共1题)

8.
成长路上,父母的一声叮咛,老师的一丝关怀,同学的一句慰问,温暖着我们的心窝。请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5.(共1题)

9.
阅读下面(甲)(乙)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 ,到西河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不讲信用 )
C.及事讫    (完   毕 )
D.先一日  (约定的日期)
【小题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B.陈太丘/与友/期行
C.诸儿/复送/至郭外D.儿/曹何自远来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小题5】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