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和《陈太丘》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
B.《春》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革命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
D.《雨的四季》主要是从一年四季中雨的景象、雨的声响、雨的气息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意,从而把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
2.字词书写- (共1题)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liáo(______)亮 干 sè(_______) tān huàn(_____) jué(____)别
贮(______)蓄 静谧(_______) 酝酿(____) 絮(____)叨
liáo(______)亮 干 sè(_______) tān huàn(_____) jué(____)别
贮(______)蓄 静谧(_______) 酝酿(____) 絮(____)叨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客路”、“行舟”表明,在山青水绿,天气转暖的时节,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了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波之上。 |
B.颔联是写景的名句,“阔”和“悬”把春潮涌动,大江直流,平野开阔,波平浪静等的大观景象变现得淋漓尽致,且动静结合,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之感。 |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但同时又以“残夜”和“旧年”来渲染一种悲伤无奈的情绪。 |
D.尾联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用“乡书”、“归雁”照应首联中的“客路”、“行舟”,表达出浓郁的游子思乡之情,读来意境悠远,感慨之余备受感染。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
(3)入门不顾(______)(4)相委而去(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
(3)入门不顾(______)(4)相委而去(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