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题文)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zì suì) |
B.一个衣服褴褛(lán 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lì) |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kè) |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zhī)所诓骗(kuāng) |
2.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情让小赵心中惴惴不安,连吃饭都没胃口,美味的大餐也味同嚼蜡。 |
B.新关角隧道的豁然贯通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已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 |
C.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
D.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弥留之际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毕业赠言。 |
3.
下列各项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
B.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C.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具增。 |
D.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
4.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
C.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古迹上乱涂乱画,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公民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
D.六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7年度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诗歌鉴赏
浣溪沙(其三)
(宋)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创作背景: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2、苘(qǐng):青麻。3、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4、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5、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6、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7、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8、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9、软:饱之意。
【小题1】赏析“谁家煮茧一村香”中“香”字的妙处。
【小题2】在九上教材中选用的是《浣溪沙(其四)》,试结合内容谈谈与本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浣溪沙(其三)
(宋)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创作背景: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2、苘(qǐng):青麻。3、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4、垂白:鬓发将白的老人;5、杖藜:倚仗藜茎制成的手杖;6、藜:植物名,此处指以藜茎制成的手杖。7、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8、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9、软:饱之意。
【小题1】赏析“谁家煮茧一村香”中“香”字的妙处。
【小题2】在九上教材中选用的是《浣溪沙(其四)》,试结合内容谈谈与本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隆中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字含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下面对文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译文:然而我的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小题4】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隆中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董卓已来( 通“以”) |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 |
C.时人莫之许也( 同意 ) | D.利尽南海( 利益 ) |
A.曹操比于袁绍 休祲降于天 |
B.孤之有孔明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
C.挟天子而令诸侯 国险而民附 |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
A.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译文: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国家险要,民众归附。 |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
C.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
D.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
【小题4】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第一段和结尾处都主要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了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的才能。 |
B.诸葛亮论述了天下形势之后,先论述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又论述了夺取荆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C.诸葛亮认为刘备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自身条件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D.诸葛亮制定的最终目标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7.
文言文阅读。
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列女传﹒鲁黔娄妻》
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锺,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
——《高士传﹒黔娄先生》
注释:邪:同斜;牖:窗户;谥:谥号;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
(2)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锺,欲以为相,辞不受。
【小题3】结合原文分析黔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列女传﹒鲁黔娄妻》
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锺,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
——《高士传﹒黔娄先生》
注释:邪:同斜;牖:窗户;谥:谥号;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与门人往吊之 吊:悼念 |
B.邪引其被 引:拉 |
C.不求进于诸侯 进:上朝做官 |
D.聘为卿,又不就 就:完成 |
(1)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
(2)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锺,欲以为相,辞不受。
【小题3】结合原文分析黔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宽容与智慧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小题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3】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不少于40个字。
宽容与智慧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小题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3】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不少于40个字。
5.名著阅读- (共1题)
9.
名著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以上是思想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______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______。”
【小题2】以上摘录的文字告诉我们: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以上是思想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______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______。”
【小题2】以上摘录的文字告诉我们: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0.
仿佛一夜之间,成都街头冒出了许多新自行车:颜色亮丽,无固定停车桩,下个APP扫描就可租借,使用完放在最近的停车区即可……11月中旬,摩拜单车、1步单车、永安行三款共享单车几乎同时亮相成都,掀起一股共享经济旋风。
(1)某记者随机对200名使用者进行了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将数据整理如下。
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调查结果
请你根据表格数据,提取两条有关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的结论。你的结论:
(2)正当共享单车发展势头强劲之时,近200辆共享单车因乱停放,被某执法部门搬走,扣押。对此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根据示例,仿写一则跟帖。
示例:“最后一公里”神奇,可见一“搬’。平台自强,用户自律,社会共建。
(3)对于使用共享单车的利弊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并就此展开了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你会怎样说?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我认为共享单车弊大于利。单车乱停乱放、违规抢道的现象,是由于单车与城市的兼容性不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备。现在许多大中城市追求出行效率,拓宽机动车道,推广快速公交系统。短期激增的共享单车与相对落后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形成矛盾,出现了单车与行人、与机动车争抢路权的情况,既削弱了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又增加了出行的危险。
(1)某记者随机对200名使用者进行了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将数据整理如下。
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调查结果
关注点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租借费用 | 85% | 9% | 6% |
车辆舒适 | 76% | 13% | 11% |
方便快捷 | 53% | 10% | 37% |
低碳环保 | 95% | 3% | 2% |
请你根据表格数据,提取两条有关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的结论。你的结论:
(2)正当共享单车发展势头强劲之时,近200辆共享单车因乱停放,被某执法部门搬走,扣押。对此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根据示例,仿写一则跟帖。
示例:“最后一公里”神奇,可见一“搬’。平台自强,用户自律,社会共建。
(3)对于使用共享单车的利弊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并就此展开了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你会怎样说?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我认为共享单车弊大于利。单车乱停乱放、违规抢道的现象,是由于单车与城市的兼容性不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备。现在许多大中城市追求出行效率,拓宽机动车道,推广快速公交系统。短期激增的共享单车与相对落后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形成矛盾,出现了单车与行人、与机动车争抢路权的情况,既削弱了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又增加了出行的危险。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