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915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9

1.资料分析题(共1题)

1.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B.把甲放在________下培养,乙放在________处培养。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
(4)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
(5)所有的实验中都有变量,本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
(5)上述实验中能不能只用1只鼠妇?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做实验时,小华也在旁边看,并向小明建议应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明没有采纳小华的建议。你认为小明做得对吗?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小明不知道应怎样处理鼠妇,请你给他一个建议。

3.单选题(共5题)

3.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B.C.D.
4.
下表有关生物特征与生活实例的搭配,不恰当的是(  )
选项
生物特征
生活实例
A
需要营养
狼吃小羊
B
进行呼吸
施肥浇水
C
排出废物
大汗淋漓
D
生长繁殖
种子萌发
 
A.AB.BC.CD.D
5.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6.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7.
小亮调查完九龙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调查到的生物分成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
C.个体大小D.生物用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资料分析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