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埋入土壤中的动物遗体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是不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使动物遗体分解消失,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材料用具:大玻璃缸、死鱼、土壤、蒸馏水、塑料薄膜等。
(1)提出问题: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缸,编号为甲、乙,用相同的塑料薄膜扎住玻璃缸口,并进行______后待用;
②取两份相同的土壤,一份______后放入甲玻璃缸中,另一份不作处理放入乙玻璃缸中;
③取两条等大的死鱼,______后分别埋入甲、乙两玻璃缸的土壤中;
④分别向甲、乙两玻璃缸中洒入适量的______,使土壤变得潮湿,扎紧塑料薄膜;
⑤将甲、乙两玻璃缸同时放到______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翻开甲、乙两玻璃缸中的土壤,观察并记录现象。
(4)实验现象:甲玻璃缸中的死鱼________,乙玻璃缸中的死鱼________。
(5)结论: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导致动物遗体分解消失的原因。
材料用具:大玻璃缸、死鱼、土壤、蒸馏水、塑料薄膜等。
(1)提出问题: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缸,编号为甲、乙,用相同的塑料薄膜扎住玻璃缸口,并进行______后待用;
②取两份相同的土壤,一份______后放入甲玻璃缸中,另一份不作处理放入乙玻璃缸中;
③取两条等大的死鱼,______后分别埋入甲、乙两玻璃缸的土壤中;
④分别向甲、乙两玻璃缸中洒入适量的______,使土壤变得潮湿,扎紧塑料薄膜;
⑤将甲、乙两玻璃缸同时放到______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翻开甲、乙两玻璃缸中的土壤,观察并记录现象。
(4)实验现象:甲玻璃缸中的死鱼________,乙玻璃缸中的死鱼________。
(5)结论: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导致动物遗体分解消失的原因。
2.
图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牛、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__________。
(2)在光照下,④和⑤又被植物利用进行______作用制造____________,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⑥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_____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1)牛、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__________。
(2)在光照下,④和⑤又被植物利用进行______作用制造____________,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⑥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_____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2.判断题- (共3题)
3.单选题- (共9题)
6.
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环境中 |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
B.酵母菌只能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
C.霉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 |
D.春天可以到野外采拾真菌,野外的真菌鲜美,可以随意食用 |
8.
仔细观察下列生物图片,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植物,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 |
B.②、③属于一类生物,都能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
C.这四种生物中①的结构最简单,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
D.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11.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能杀死很多的害虫。农业生产中,选择白僵菌作为新型“农药”的主要原因是
A.毒性大,感染后三天就僵化而死 | B.分布广泛,繁殖快,杀虫能力强 |
C.能杀松毛虫、玉米螟等多种害虫 | D.能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
12.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氨醋杆菌”的特殊固氨菌,这种固氨菌的固氨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氨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氨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固氨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单细胞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
B.将固氨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
C.西红柿和小麦、玉米的种子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都具有种皮和胚 |
D.固氨醋杆菌和根瘤菌与农作物的这种密切关联就是共生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