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着/着数 黝黑/呦呦 屏蔽/屏息敛声 |
B.要塞/塞子 教诲/忏悔 签名/油光可鉴 |
C.诘问/拮据 仲裁/肿胀 点缀/不辍劳作 |
D.燥热/噪声 侏儒/妇嬬 好恶/深恶痛疾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小题2】本诗的颈联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小题2】本诗的颈联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晓雾将歇(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简答: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或抒情);
(2)从思想感悟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写选 文中的一个字)
【小题4】选文【二】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晓雾将歇(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简答: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或抒情);
(2)从思想感悟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写选 文中的一个字)
【小题4】选文【二】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小题1】一般新闻按内容分为实标题和虚标题。“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___________;“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是本文的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划线文字是这则新闻结构中的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小题4】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有哪些内容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注意?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小题1】一般新闻按内容分为实标题和虚标题。“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___________;“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是本文的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划线文字是这则新闻结构中的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小题4】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有哪些内容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注意?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