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862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30

1.综合题(共3题)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他们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每个培养皿的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表
装置




场所
黑暗中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有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有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
23
0
24
0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情况分析作答   
(1)该实验小组同学实验的目的是想同时探究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变量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2)若将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比较这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   
(4)上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乙组和丙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________.
2.
在“检测空气中有没有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王亮同学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步骤一:取两套装有同一种培养基的培养皿,密封好,标上1号、2号,并进行高温灭菌后,置于无菌的环境中.
步骤二:将1号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2号不做处理.
步骤三:将1号、2号培养皿放在一个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1号培养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生成,2号培养皿无菌落.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二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哪个步骤:________.   
(3)2号培养皿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4)下面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___
①配制培养基   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接种   ④高温灭菌    
A. ①④③②B. ①②③④C. ②①③④D. ①③④②
(5)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空气中________(填“有”或者“没有”)细菌和真菌.
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仓库时,发现墙角潮湿的拖布和扫帚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拖布和扫帚时,鼠妇迅速爬走.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给鼠妇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设计变量是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4)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________.

2.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属于对照试验中一组对照的是( )
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高温
5.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哈维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B.达尔文发现了血液循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林奈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6.
水杉是世界珍稀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想要知道目前水杉的确切数量,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
7.
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
A.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B.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D.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8.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A.有利于观察B.减少误差C.容易确定变量D.使鼠妇能自由运动
9.
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
A.拉马克B.林奈C.达尔文D.哈维
10.
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D.松和松鼠
11.
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落叶、豌豆种子、杨树、鲨鱼
B.金鱼、钟乳石、水杉、人
C.鹦鹉、珊瑚、草履虫、狮子
D.苔藓、仙人掌、企鹅、变形虫
12.
请从下面列举的四组中,选出都是生物的一组(   )
A.太阳、细菌、水绵B.蘑菇、青蛙、矿石
C.病毒、木耳、鲸D.河水、河蚌、鹅卵石
13.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B.捕食C.竞争D.共生
14.
科学兴趣小组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螃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
A.按生物的用途B.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按生物的生长状况D.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3.填空题(共1题)

15.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________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4)该实验的结论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   
(5)该实验的预期效果:照光的黄豆芽________(填“变”或“不变”)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