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 A组 | B组 | C组 |
第一步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
第三步 |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 放涂卷心菜汁的滤纸 |
第四步 | 放菜青虫 | 放菜青虫 | 放菜青虫 |
第五步 | 观察记录结果 | 观察记录结果 | 观察记录结果 |
(1)__________: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小组同学从菜青虫的卵开始进行隔离孵化和饲养菜青虫,其目的是__________。
(3)上述3组实验中,实验组是___,对照组是_______。
(4)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是1条、2条还是10条?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运动时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 )___________;
(2)运动时用力过猛,常会造成( )_____从( )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3)关节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 )_______及其周围的韧带。
(4)当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时,就会牵动着骨绕着______活动。
界 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蔷薇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蔷薇科 禾本科
属 稻属 蔷薇属 玉米属
种 小麦 月季 玉米
(1)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小麦和_____。
(2)包含生物种类最多是_____。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
(3)如果增加“亚门”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门和____之间。
(4)确定小麦和月季分类等级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A.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入![]() |
B.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
C.体现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
D.有利于人类观赏自然风光 |
A.生物反应器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任何物质 |
B.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 |
C.生物反应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
D.目前,“乳房生物反应器”是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 |
3.选择题- (共8题)
秸秆焚烧严重污染空气,可将其回收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2kg的秸秆煤可放出的热量为 {#blank#}1{#/blank#} J;若这些热量完全被2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 {#blank#}2{#/blank#}℃(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
秸秆焚烧严重污染空气,可将其回收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2kg的秸秆煤可放出的热量为 {#blank#}1{#/blank#} J;若这些热量完全被2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 {#blank#}2{#/blank#}℃(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
— It'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is river.
—Yes, you are right. The government has ______ people not to swim in it.
— It'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is river.
—Yes, you are right. The government has ______ people not to swim in it.
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出大量不含病毒的幼苗,实现花卉的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行组织培养时,常用{#blank#}1{#/blank#} 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不同点在于成分更多为无机盐,在应用时常常添加{#blank#}2{#/blank#}
(2)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blank#}3{#/blank#} 化的呈{#blank#}4{#/blank#}状态的薄壁细胞.
(3)培育被子植物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脱分化成{#blank#}5{#/blank#} 或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分化出{#blank#}6{#/blank#}和根,进而发育成幼苗.
(4)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常用的染色方法有{#blank#}7{#/blank#}法和{#blank#}8{#/blank#} 法.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