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进化角度看,两栖动物是从水中生活的________动物演化为真正陆栖________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2)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呼吸,同时还需要借助湿润的__进行气体交换。
(3)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表.
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______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_____相等、___相似、性别比例为__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②研究中,不仅仅计算大鲵的产卵(精)率,还可以借助__(工具)观察卵和精子的形态结构,判断生殖细胞的质量。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__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1)从进化角度看,两栖动物是从水中生活的________动物演化为真正陆栖________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2)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呼吸,同时还需要借助湿润的__进行气体交换。
(3)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 性别 | 数量(尾) | 均重(千克/尾) | 产卵(精)率 | 出苗率 |
工厂化养殖 | 雌 | 5 | 2.5 | 60% | 27.37% |
雄 | 5 | 2.72 | 80% | ||
仿生态养殖 | 雌 | 5 | 2.66 | 100% | 58.17% |
雄 | 5 | 2.76 | 80% | ||
原生态养殖 | 雌 | 5 | 2.58 | 75% | 56.16% |
雄 | 5 | 2.68 | 50% |
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______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_____相等、___相似、性别比例为__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②研究中,不仅仅计算大鲵的产卵(精)率,还可以借助__(工具)观察卵和精子的形态结构,判断生殖细胞的质量。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__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2.
红腹滨鹬是一种体重仅大约140克的小鸟(见下图),每年春天都不远万里从大洋洲飞往北极地区繁殖。途中它们只在中国的渤海湾滩涂停歇一次,以补充能量。


(1)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确定红腹滨鹬的迁徙时间和路线,主要使用________法,研究环境因素对红腹滨鹬迁徙行为的影响主要使用________法。
(2)红腹滨鹬的身体就像一个完美的飞行器,它的许多结构及生理特点都有助于长途飞行。下面方框内所列举的特征中,有助于减少飞行阻力的有 ____________,有助于减轻体重的有___________,有助于为飞行提供动力的有____________。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两翼发达
③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
④体色和环境颜色近似
⑤借助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⑥口内没有牙齿
⑦直肠短,随时排出粪便
⑧胸肌发达
⑨心跳频率快
(3)红腹滨鹬非常偏爱渤海湾滩涂中盛产的美食——小小的河蓝蛤。从外形观察可知,红腹滨鹬的趾间无蹼、__________较长,便于涉水捕食河蓝蛤,由此可见,生物的__________与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4)红腹滨鹬栖息的潮间滩涂蕴含着大量的蛤类、螺类、沙蚕等底栖动物,还有虾、蟹、海藻等,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的多样性。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渤海湾内进行了大量的围海造地项目,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请你提出一条保护红腹滨鹬等生物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确定红腹滨鹬的迁徙时间和路线,主要使用________法,研究环境因素对红腹滨鹬迁徙行为的影响主要使用________法。
(2)红腹滨鹬的身体就像一个完美的飞行器,它的许多结构及生理特点都有助于长途飞行。下面方框内所列举的特征中,有助于减少飞行阻力的有 ____________,有助于减轻体重的有___________,有助于为飞行提供动力的有____________。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两翼发达
③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
④体色和环境颜色近似
⑤借助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⑥口内没有牙齿
⑦直肠短,随时排出粪便
⑧胸肌发达
⑨心跳频率快
(3)红腹滨鹬非常偏爱渤海湾滩涂中盛产的美食——小小的河蓝蛤。从外形观察可知,红腹滨鹬的趾间无蹼、__________较长,便于涉水捕食河蓝蛤,由此可见,生物的__________与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4)红腹滨鹬栖息的潮间滩涂蕴含着大量的蛤类、螺类、沙蚕等底栖动物,还有虾、蟹、海藻等,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的多样性。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渤海湾内进行了大量的围海造地项目,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请你提出一条保护红腹滨鹬等生物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分析题- (共1题)
3.
据力学家测定,1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昆虫学家观察到,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从相对力气的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有如此神力?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蚂蚁体内是一座微型动物营养宝库,每100克蚂蚁能产生2929千焦(700千卡)的热量。科学工作者发现,蚂蚁腿部肌肉是一部高效率的“发动机”,这个“肌肉发动机”又由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组成。
蚂蚁的“肌肉发动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含磷化合物,称为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些“燃料”分子是在“小发动机”中合成的。在许多场合下,只要肌肉在活动时产生一点儿酸性物质(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胳膊酸了”)就能引起这种“燃料”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能使肌肉蛋白的长形分子在刹那间收缩起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特殊的“燃料”不经过燃烧就能把潜藏的能量直接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加之不存在机械摩擦,所以几乎没有能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蚂蚁的“肌肉发动机”的效率非常高,可高达80%以上,这就是“蚂蚁大力士”的奥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蚂蚁属于_______动物。蚂蚁的体表有______骨骼 ,可以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组织,并防止______蒸发,以适应陆生生活。
(2)“肌肉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在_________中合成的。根据材料分析,“小发动机”是指蚂蚁细胞中的______,它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它能将细胞中的一些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燃料”分子中。
(3)据观察,一只侦查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
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侦查蚁是如何告知同伴食物的准确位置的呢?进一步观察发现,蚂蚁不会发声,蚂蚁个体之间常相互触碰触角,也会用触角触碰食物。请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
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有如此神力?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证明蚂蚁体内是一座微型动物营养宝库,每100克蚂蚁能产生2929千焦(700千卡)的热量。科学工作者发现,蚂蚁腿部肌肉是一部高效率的“发动机”,这个“肌肉发动机”又由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组成。
蚂蚁的“肌肉发动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燃料”,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含磷化合物,称为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些“燃料”分子是在“小发动机”中合成的。在许多场合下,只要肌肉在活动时产生一点儿酸性物质(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胳膊酸了”)就能引起这种“燃料”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能使肌肉蛋白的长形分子在刹那间收缩起来,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特殊的“燃料”不经过燃烧就能把潜藏的能量直接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加之不存在机械摩擦,所以几乎没有能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蚂蚁的“肌肉发动机”的效率非常高,可高达80%以上,这就是“蚂蚁大力士”的奥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蚂蚁属于_______动物。蚂蚁的体表有______骨骼 ,可以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组织,并防止______蒸发,以适应陆生生活。
(2)“肌肉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在_________中合成的。根据材料分析,“小发动机”是指蚂蚁细胞中的______,它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它能将细胞中的一些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燃料”分子中。
(3)据观察,一只侦查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

3.单选题- (共6题)
6.
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可以避免自然灾害
③保护当地的生物资源
④体现了现代的生态价值观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可以避免自然灾害
③保护当地的生物资源
④体现了现代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7.
根据统计表明,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几乎每3年就有两种鸟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
B.天敌增多,大量捕食鸟类 |
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
D.外来物种入侵,侵占了鸟类的栖息环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