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81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综合题(共1题)

1.
如图是与人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_________和骨骼肌组成的。
(2)图一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关节能牢固是因为[   ]_______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韧带起加固作用。
(3)人做屈肘动作时,骨骼肌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进而牵动骨绕____________活动,产生屈肘动作。
(4)在冬奥会花样滑冰中有一个技术动作叫“托举”,在完成这一动作时,托举人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状态)
(5)图二是A、B两个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一块骨骼肌属于_______结构层次。

2.单选题(共10题)

2.
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量法
3.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枯草杆菌、艾滋病病毒、黑根霉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自我复制、分裂生殖、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自我复制、孢子生殖
C.自我复制、孢子生殖、分裂生殖D.孢子生殖、自我复制、分裂生殖
5.
下列动物行为中,与“孔雀开屏”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蚯蚓走迷宫B.老马识途C.候鸟迁徙D.鹦鹉学舌
6.
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些行为全由义父母代劳。如图为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下列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
①蚯蚓——体壁②鲫鱼——鳃③家鸽——肺和气囊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⑤
8.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鲫鱼身体呈梭型,可减少水的阻力
9.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   )
A.大白菜 酵母菌    木耳
B.水绵   甲烷细菌   H7N9病毒
C.香菇   大肠杆菌  乙肝病毒
D.水螅   大肠杆菌  青霉
10.
生物分类的各种等级中,表示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纲B.属C.科D.目
11.
下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A.卵生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D.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3.选择题(共2题)

12.

下列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哪几组()
①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④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3.

下列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哪几组()
①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④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4.填空题(共1题)

14.
观察是研究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下图是某同学观察的几种生物,请将代表生物特征或生活习性的序号①~⑩,分别填写在对应生物的横线上:  

①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   
②属于裸子植物
③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    
④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  
⑤ 用孢子繁殖 
⑥种子裸露,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⑦ 胎生哺乳
⑧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游泳   
⑨ 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⑩体表被毛,体内有膈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E 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