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黄晕(yūn) 窠巢(kē) 莅临(lì) |
B.发髻(jì) 抖擞(sǒu) 嘹亮(liáo) 粗犷(kuàng) |
C.澄清(chéng) 贮蓄(zhù) 高邈(miǎo) 静谧(mì) |
D.三棱镜(líng) 菜畦(qí) 粼粼(lín) 睫毛(jié)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
B.小明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他总是处心积虑地在学习上帮同学解决难题。 |
C.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地湖光山色。 |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
3.
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
C.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D.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
4.
下列各项中解说错误的是( )
解说:这句话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先实写花的甜香,再由花联想到果实,进一步烘托了花的特点。
A.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疯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
B.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夕阳照在薄雪上的娇美情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 |
C.绿萍 外边 情感 昨天 解说:这四个词都是名词。 |
D.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散文《春》写了“春草图”等五幅图景,富于诗意和情感,还有对春的思考和哲理。这种哲理又是融汇在全文里面,与写景抒情交融着,十分自然。 |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布局精心,层次井然。文章用三段文字写出冬天的山景,先写薄雪下的山,次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
C.《雨的四季》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出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
D.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观沧海》中曹操写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抒发内心的豪情;《天净沙·秋思》描绘秋天萧瑟景象来烘托游子的孤寂和凄楚。 |
2.字词书写- (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从那稻田中浓绿里,不时传来鸟儿的____(yín)唱,有的婉转,有的高____(kàng),间或夹杂着细微的银铃般的声音,尾音拖____(yè)的很长,仔细____(líng)听,又不像鸟叫声。我不禁怀疑,稻田里躲着可爱的稻精灵?
从那稻田中浓绿里,不时传来鸟儿的____(yín)唱,有的婉转,有的高____(kàng),间或夹杂着细微的银铃般的声音,尾音拖____(yè)的很长,仔细____(líng)听,又不像鸟叫声。我不禁怀疑,稻田里躲着可爱的稻精灵?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柴侍御①
沅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③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④。
注: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③不觉:不觉得。④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小题1】甲诗首句中描写______(季节)景物,渲染了______的气氛,烘托了诗人__________(情感)。
【小题2】试从写作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两首诗中“明月”这个意象的不同作用。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柴侍御①
沅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③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④。
注: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③不觉:不觉得。④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小题1】甲诗首句中描写______(季节)景物,渲染了______的气氛,烘托了诗人__________(情感)。
【小题2】试从写作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两首诗中“明月”这个意象的不同作用。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差可拟(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
(3)入门不顾(________)
(4)尊君在不(________)
(5)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6)竞走取之(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陈太丘与友期行》与本文分别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和《雅量》篇。方正即为人正直,雅量即指人的气度、内在修养。请问元方的“方正”和王戎的“雅量”分别体现了二人怎样的品质?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差可拟(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
(3)入门不顾(________)
(4)尊君在不(________)
(5)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6)竞走取之(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陈太丘与友期行》与本文分别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和《雅量》篇。方正即为人正直,雅量即指人的气度、内在修养。请问元方的“方正”和王戎的“雅量”分别体现了二人怎样的品质?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冯剑华的《雨》,完成下列小题。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阴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小题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她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她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小题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小题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点赏析。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阴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小题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她______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写出了她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小题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小题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点赏析。
10.
阅读《母爱的颜色》,完成下列小题。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小题1】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小题4】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小题1】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小题4】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
6.名著阅读- (共1题)
11.
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
(1)下面三幅插图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不同篇目,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篇名。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用包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概括其人物形象。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寿镜吾
(3)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应该首先培养少年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经典的兴趣,班级正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读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言简意赅,鲜明醒目)
(1)下面三幅插图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不同篇目,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篇名。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用包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概括其人物形象。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寿镜吾
(3)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应该首先培养少年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经典的兴趣,班级正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读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言简意赅,鲜明醒目)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