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79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6

1.综合题(共1题)

1.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暗处(只)
8
7
7
9
7
8
9
8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提议只用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并计算全班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5)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你认为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哪组选项都属于生物的是(  )
A.海葵、生物课本B.菊花、机器狗
C.仙人掌、钟乳石D.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人
3.
枪乌贼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趁机逃跑,这说明枪乌贼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A.能够运动B.需要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能产生反射
4.
从地层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里仍能长叶开花,但其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适应性B.遗传性C.变异性D.遗传和变异性
5.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钢铁生锈B.蜻蜓点水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6.
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7.
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应激性B.能生长和繁殖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能呼吸
9.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首先制定调查方案B.记录要客观真实
C.随意到野外进行D.仔细观察
10.
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 生活环境 B. 形态结构 C. 生物用途 D. 个体大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