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1.
下列旬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海世博会欢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们前来参观,并将为游客们提供具体而微的优质服务。 |
B.王家岭矿难的救援无疑是成功的,能够在井下生存下来并且大部人等到了救援的到来,这确乎可以称为救援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
C.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
D.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提倡。 |
2.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3.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4.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微笑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还是整个世界。 |
B.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知识。 |
C.书有可吞食者,有可浅尝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消息 日前从山西省政府召开的推进全省能源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获悉,为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山西将加快转变能源工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以集约、绿色、多元、低碳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把山西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国家新型能源基地。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江河相拥
②山水相依,人文荟萃
③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山脉相连
④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朱熹、汤显祖、宋应星,大批名家巨匠,穿越千年,吹来丝丝鄱韵赣风
⑤滕阁临风,浔阳夜送,吴城看鸟,湖口闻钟
⑥千百年来,鄱阳湖以它的“一湖清水”滋润着赣鄱大地,孕育着韵味悠扬的生态文化。
①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江河相拥
②山水相依,人文荟萃
③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山脉相连
④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朱熹、汤显祖、宋应星,大批名家巨匠,穿越千年,吹来丝丝鄱韵赣风
⑤滕阁临风,浔阳夜送,吴城看鸟,湖口闻钟
⑥千百年来,鄱阳湖以它的“一湖清水”滋润着赣鄱大地,孕育着韵味悠扬的生态文化。
A.②⑤④①③⑥ | B.①⑤②③④⑥ | C.①③⑤④②⑥ | D.⑥⑤④②③① |
10.
以下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袁行霈有关文化的论述片段,下列对其中心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2分)
我一直以汉字为美,不仅仅因为它与众不同的方块字外形,更因为汉字由内而外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经由时间的积淀所存留的灵魂上的本真和对文明传承的礼赞,一种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汉字读音的平仄变化,产生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更加丰富了汉字的美,使其成为立体饱满的生命存在。汉字与华夏文明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相互交织融于每一个华夏子孙的骨血里。
我一直以汉字为美,不仅仅因为它与众不同的方块字外形,更因为汉字由内而外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经由时间的积淀所存留的灵魂上的本真和对文明传承的礼赞,一种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汉字读音的平仄变化,产生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更加丰富了汉字的美,使其成为立体饱满的生命存在。汉字与华夏文明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相互交织融于每一个华夏子孙的骨血里。
A.我一直以汉字为美。 |
B.汉字与华夏文明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
C.汉字的读音丰富了汉字的美。 |
D.汉字之美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11.
将下面短信中的画线句改写成与加点句相似的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牵一丝春风送你,愿你心情舒畅;捧一株小草送你,愿你坚韧无比;我发一条精美短信送给你,衷心祝愿你心情愉快,神采飞扬。
牵一丝春风送你,愿你心情舒畅;捧一株小草送你,愿你坚韧无比;我发一条精美短信送给你,衷心祝愿你心情愉快,神采飞扬。
A.精美短信送给你,愿你神采飞扬。 |
B.发一条短信给你,愿你神采飞扬。 |
C.发一条短信结你,愿你心想事成。 |
D.精美短信送给你,愿你心情愉快。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①,则往往为别馆②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③,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④,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⑤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⑥,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⑦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⑧,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⑨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⑩民之膏以为苑囿⑾也哉! ,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注释)①富溢:极富。②别馆:即别墅,指住宅以外另建的园林馆舍。③工:精巧。④勤劳王事:为朝廷效力。⑤临朐:地名。⑥訾:毁谤、非议。⑦欹:斜。⑧有以自得:自己有所领悟。⑨殷:深。⑩朘(juān):剥削。⑾苑囿:园林。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乏胜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1)榜:( ) (2)累:(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万柳堂昔盛今衰的景色变化。(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揭示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①,则往往为别馆②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③,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④,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⑤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⑥,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⑦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⑧,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⑨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⑩民之膏以为苑囿⑾也哉! ,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注释)①富溢:极富。②别馆:即别墅,指住宅以外另建的园林馆舍。③工:精巧。④勤劳王事:为朝廷效力。⑤临朐:地名。⑥訾:毁谤、非议。⑦欹:斜。⑧有以自得:自己有所领悟。⑨殷:深。⑩朘(juān):剥削。⑾苑囿:园林。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乏胜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1)榜:( ) (2)累:(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万柳堂昔盛今衰的景色变化。(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揭示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6.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14分)
读书贵有疑
胡忠伟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读《孟子》中的一句“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再看朱熹的注释:“褐,贱者之服,宽博,宽大之衣。”他十分纳闷——因为生长在南方,偶见的“衣褐者”多是富贵之人。“名虽褐,而实则绒(细羊毛织品)也。”于是,他向老师质疑:“褐乃贵人之衣,胡云贱者之服?既云贱矣则当从约,短一尺省一尺购办之资,少一寸免一寸缝纫之力,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再询,则顾左右而言他。李渔颇感失望,疑问数十年未解。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牧民自织牛羊毛以为衣,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所以“人人皆褐”。可是牧民为什么不知节约物力人力,一律穿那“宽则倍身,长复扫地”的“毯”式服呢?原来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日则披之服,是夜用以为衾,非宽不能周其身,非衣不能尽覆其足”。
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
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
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6日)
【小题1】.作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怎样的观点?(2分)
【小题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作者以“读书贵有疑”为题目,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启人心智。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质疑”的方法。(2分)
【小题6】.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读书贵有疑
胡忠伟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读《孟子》中的一句“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再看朱熹的注释:“褐,贱者之服,宽博,宽大之衣。”他十分纳闷——因为生长在南方,偶见的“衣褐者”多是富贵之人。“名虽褐,而实则绒(细羊毛织品)也。”于是,他向老师质疑:“褐乃贵人之衣,胡云贱者之服?既云贱矣则当从约,短一尺省一尺购办之资,少一寸免一寸缝纫之力,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再询,则顾左右而言他。李渔颇感失望,疑问数十年未解。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牧民自织牛羊毛以为衣,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所以“人人皆褐”。可是牧民为什么不知节约物力人力,一律穿那“宽则倍身,长复扫地”的“毯”式服呢?原来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日则披之服,是夜用以为衾,非宽不能周其身,非衣不能尽覆其足”。
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
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
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6日)
【小题1】.作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怎样的观点?(2分)
【小题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作者以“读书贵有疑”为题目,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启人心智。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质疑”的方法。(2分)
【小题6】.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