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一章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780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3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
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的地方
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
(3)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酵母菌等在开始生长时有_____,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繁殖。

(4)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
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之后,同学们对于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共分为A、B两组制作发酵食品。
(一)A组学生制作米酒,酿制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糯米酿酒,产酒量却不同,有的小组酿制失败。为了分析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开水冲淋
第二步
冷却后放入酒曲粉末拌匀,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容器中,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第三步
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且搅拌
第四步
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不产酒
 
(1)第二步处理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______。
(2)实验共设置了_____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_____。
(3)根据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二)B组同学制作馒头,他们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合成面团放在盆中,将盆放入温水锅中进行发酵,面团发酵一段时间后,取出面团,多次揉面,在室温放置半小时,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
(2)其中一组同学为了使面团发酵的更快,他们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该组同学蒸出的馒头不如其他组蒸出的馒头松软多孔。该组同学做的馒头不松软多孔的原因是_______。
(3)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还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适量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处,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

瓶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